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56
共9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07 08:07
房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所以治疗房颤的方法也备受关注,其实房颤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危害非常严重。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治疗房颤的方法吧。
1、外科手术:Cox等创建的迷宫术,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性、缺血性或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房颤手术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是开胸手术的创伤过大。
2、电转复:用于急诊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择期替代药物转复。一般使用直流电复律,转复成功率为百分之70~90,电复律后一部分病人可维持窦律,但复发率高。电复律需注意:无病窦综合征、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复律前口服华法令3周抗凝,复律后继续使用4周。房颤电转复可在全麻下或在清醒镇静下进行。
3、消融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作为一线治疗;而对于持续性或慢性房颤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仍可选择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治房颤的技术。临床研究证明“导管消融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有选择的患者中,其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80~90。微创外科房颤消融技术,也被称为WolfMini-Maze(Wolf微创迷宫)。手术方法是在每一侧胸壁作2个小孔和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这些小孔和切口进行房颤消融术。手术在直视下完成,可同期切除左心耳,无需放射线。手术单次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90。
4、药物治疗:仅能减少发作次数和房颤持续时间,不能根治房颤。长期应用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心室率,一般房颤患者心率较快,这也是患者感到不适的原因之一。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须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房颤患者,除了正确选择医疗技术,平时不经意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心律的改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也十分重要。
在饮食方面,尽量不吃诸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等会刺激心脏和血管,也需要戒食。
另外,饮食不宜过饱,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富含维生素及钙、磷的食物,有益于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因此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适度健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患病几率。中老年朋友可进行一些如散步,“护心保健操”等轻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有血栓的病人要注意防止突然用力地剧烈咳嗽,减少血栓脱落的机会。
第一,房颤作为一种心跳紊乱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比如正常心跳应该每分钟60到100次,应该很规律。但是房颤的时候,心跳会不规律,心跳较快,病人会感到不舒服。
第二,房颤的时候,心房失去了排血的能力,心脏整体排血量会下降,也就是说病人心脏功能会减退。
第三,就是房颤的情况下,它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最严重的就是像脑卒中这样一种并发症,一旦产生中风,那肯定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威胁生命。
猜你喜欢:
1.早搏的最好治疗方法
2.心血管内科常见病
3.冠心病知识问答
4.为什么人会有心脏病原因是什么
5.心脏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5:15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加上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置入心房除颤器、多部位或者双心房起搏、抗心房颤动起搏器、左心耳堵闭器)和外科治疗
初发性心房纤颤: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同时要对有抗凝指征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其二是给予一次转复窦性心律的机会,可采用药物或电复律。转复成功后再继续给予1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对于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的患者)和4周的抗凝治疗。不建议复律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心房纤颤: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应以控制心室率为一线干预对策。但初发的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给予一次复律机会是必要的。如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时间较长(3~6个月)者,可考虑重新复律。
复发的持续性心房纤颤:如果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则给予抗凝治疗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则应考虑在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复律或电复律治疗。如果复律失败,或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可考虑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治疗、外科迷宫手术或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纤颤:对这类患者如何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无缓慢心律失常或Ⅱ°度及Ⅱ°度以上AVB者, 仅需考虑抗凝治疗,必要时可静注或口服心律平(静注1~2mg/kg, 口服450~600mg/1次顿服), 有可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AMI后或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包括心律平在内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孤立性或特发性心房纤颤:即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心房颤动。心房纤颤发作期控制心室率首选β阻滞剂或硫氮卓酮;转复或维持窦性心律首选心律平、莫雷西嗪,无效者可迭用索他洛尔。
永久性心房纤颤:应有效控制心室率,选药原则见前述。对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梗后病人, 首选β阻滞剂或胺碘酮,常合并应用地高辛,但不宜应用异搏定或硫氮卓酮。
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路前传的快速心房纤颤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应禁用洋地黄类、钙拮抗剂;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路逆传的快速心房纤颤者,其处理原则同一般性心房纤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6:3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8:2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0:3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2:5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5:3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8:5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