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中把花生和什么进行对比,揭示了花生什么的品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48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0:45
展开3全部
《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高高挂在枝头的水果相比,承托出了花生谦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
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落花生》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
“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2:03
1.“落花生”即花生,古人以为花生的果实是落花后而生,所以称落花生。又由于营养价值高,吃了可延年益寿,故古人又称为“长寿果”、“长生果”。
2.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课文中心】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教育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
2. 落花生
①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批注】
1.这一段写种花生,收花生。因为文章的重点是写议花生,所以种花生、收花生就写得非常简单,用几个词语跳跃概括。
2.“开辟荒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月之间,肯定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作者没写。从这一段的写法,你可以领悟略写的方法。文章要突出重点时,次要事情就要略写。
②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批注】
1.直接从母亲的话写起,引出故事情节,这种写法简单、直接,可以学习。
2.第一段从远处种花生写起,这一段从近处尝花生写。第一段略写如跑步,这一段开始进入重点,节奏放缓如散步。
③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④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⑤我们争着答应:“爱!”
【批注】
1.快速跳到那天晚上,父亲来了,进入收获节的内容叙述。
2.过收获节,就是尝花生,吃花生。可是文章一句吃都没有写,为什么?
因为文章的重点议花生,从花生的好处引出做人的道理,所以尝花生高度略写,从“你们爱吃花生吗”直接跳过。这种详略安排的写法,你要注意体会,好好学习。
3.从母亲到父亲,到我们,人物随着故事的进展而自动出场,没有铺垫,没有描写,连动作与神态的描写都没有。为什么?因为这篇课文在于写事,在于借物喻人,并不是要表现人物什么的品质特点方面,所以,对人物的描写就忽略了。
如果你写记事的作文,也这样写,老师肯定会叫你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读者读了,会有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但这一篇……这一篇的作者是名人,非礼勿议。
⑥“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⑦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⑧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⑨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批注】
1.大家议论花生的好处: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2.注意这里的对话描写,很有安排的。先是父亲问,再是姐姐答、哥哥答、我答。三人轮流答话,我的放在最后。
3.为什么我答的话放在最后?因为我的答话内容多,放在后面适宜;即使我的话字数不多,兼让原因,我的话也应放在后面。
4.更重要的是,我的话会引出父亲的一番大道理,引出文章的中心,必须放到最后面来说。
⑩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⑪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批注】
1.运用对比法,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从果实的表现方式这一点进行对比,来烘托花生的果实特点:不骄傲,不炫耀,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高挂枝头,骄傲炫耀,爱争名夺利。
花生的特点: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2.注意这里的对话描写:父亲的话,原原本本地写出来,是因为父亲的话直接表现中心,所以详写;我们的话略写,是因为我们的话不重要,可写可不写的,就不写。
3.“母亲也点点头”一句,也是可写可不写的,却写了,为什么?是为了和第二段的照应,让整个在场的人物都露个脸,出现一次,*,不遗漏。这是细节上的照应,要领会。
4.在这里,不是否定桃子、石榴、苹果的价值,只是从花生的特点出发,用桃子、石榴、苹果来烘托,达到引出中心的目的。这种写法要明白。
⑫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⑬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⑭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批注】
1.父亲从花生的果实特点,继续引申,说“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一步一步引向中心。
2.通过我的口把中心表达出来。虽然也可以让父亲说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中心,但如果全由父亲说出来,文章就显得单调呆板,所以由“我”、父亲轮流说。
3.“我”的作用,如相声小品中的托儿,突出中心。在一些文章中,中心难以表现出来的,也可以安排这种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中心。
4.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借物喻人的文章里,这种借对话方式表达中心,是常用的方法。以后会学到的课文《梅花魂》《白杨》也是这样的中心表现法。
⑮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批注】
1.自然结尾法,事情结束了,文章也就自然而然结束。自然结尾法要简洁干脆,戛然而止,不拖沓。
2.自然结尾法同样可以点明中心,如“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一句,耐人寻味,进一步点明中心。这种自然结尾法,值得学习。
3.有的文章照应开头结尾,有的文章点明中心结尾,有的文章总结全文结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3:38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是最可贵之处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3:37
那晚的天色很不好,可是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真正那晚的天色很不好,可是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回答说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那晚的天色很不好,可是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回答说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也不能立刻分辨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我说那么你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几张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可是很有用,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我说那么你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几张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就是我可是很有用,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我说那么你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几张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6:02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质朴无华 。
利用课文原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2.人是否有用,不是取决于他的外表,而是看他是否对别人有贡献。 3.做一个不求表面荣誉,而是默默无闻、努力工作、对国家和别人有用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9:00
您说的很对,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