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徐州的传说故事!!12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5 04:1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1:39
1、徐州的“王气”
据传,明初朱元璋北伐路过徐州,军师刘伯温看到徐州有王气,仔细一看,云龙山有举首成龙之态,凤凰山有俯饮黄河之姿,日后要出皇帝和娘娘。为永保大明江山永固,就在凤凰山余脉奎山上建塔,以压凤灵,是为奎山塔;又在云龙山上凿泉,以击龙脑,就是饮鹤泉。
这样一来,徐州的王气被他破了,徐州就再也出不了皇帝了。到现在徐州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刘伯温,大坏蛋,天下风水他破断!”
2、徐州云龙山名字
因刘邦曾藏于此山。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丰泽斩白蛇,举义旗,宣布抗秦起义。但当时不过20余人,势单力薄,便南下徐州,来到云龙山。为安全计,刘邦每天换一个地方。可吕雉每次从沛县来,都能很快就找到他。
刘邦问其故,吕雉说,山上某个地方的上空,总有一片祥云,形状如龙,我就直奔过去,果然你就在那里。因刘邦后来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皇帝是“龙”,他藏过身的山,也就称为云龙山了。
3、徐州显红岛
相传宋朝的时候,苏轼任徐州知州,上任以后兢兢业业,以民为本。一年暴雨倾盆,黄河发了疯,大水淹了徐州城,许多百姓被困在自家屋顶,跪求龙王爷别再下了。苏轼带领抗洪人马,冒雨奔走于城墙堤坝之上,封堵决口,营救百姓。
这时龙王爷显了灵,在半空中威吓到:苏东坡,你要想让这云住雨收,洪水退去,倒也了不难。我要一人,你把他给我,我便收了这水,否则我让这徐州城化为泽国,百姓尽入鱼鳖之腹,我要苏小妹。
苏东坡闻听这话震惊不以,苏小妹就是苏东坡的妹妹,兄妹之情如何能够割舍,可这满城的百姓哀嚎求救,该怎么办?这时苏小妹站了出来,说:如能救这满城百姓,我一人之命又何足道也。说罢,纵身跳入洪流。
这龙王也讲信诺,果然云住雨收,洪水慢慢退去,一直退到现在显红岛的位置,消失无踪,地面上只留下了苏小妹的一只红色绣花鞋。全城百姓得救了,为了纪念苏小妹,命名此岛为“显红”。
4、徐州皇姑墓
关于土龙山汉墓群的封土堆,当地村民传说这里是“皇姑墓”。相传东汉末年,徐州太守陶谦想讨好曹操,邀请路过徐州的曹操父亲曹嵩进城招待,但送走时,陶谦派出的将官半路见财起意,把曹嵩杀了。曹操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大怒,归罪于陶谦,发兵围攻徐州要屠城。
陶谦非常害怕,连夜派人突围到刘备那里求救,刘备当即带领士兵来徐州救援。刘备有个胞妹,人称皇姑,身体瘦弱,一路行军劳苦得了大病。走到贾汪时,就气息奄奄,病在垂危。刘皇叔无奈只得把妹妹留在当地调养,自己领兵赶路来徐州救援。
曹操退兵后,刘备回到贾汪看望妹妹,但皇姑很快就驾鹤仙游了。陶谦和徐州人万分感激刘皇叔的救命大恩,就给皇姑建立了一座大坟墓,后人称为“皇姑墓”。
5、徐州悬水村
当年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光临徐州,登凤冠山,观吕梁洪。传说孔子刚到山顶,暴雨倾盆而降,洪水汇集而来,在山村内形成急流,眼看就要把村庄吞没。这时,奇迹发生了:洪水上涨时,村庄也跟着上浮,悬在水上,安然无事。孔子叹曰:“怪哉,怪哉!”从此这个村庄便更名为悬水村,沿用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1:40
据传说,唐朝贞观年间,礼部尚书张建封任徐州武宁里节度使时,有宠妾关盼盼,烹饪女红,音乐歌舞无所不能,尤其是关盼盼擅用面筋,蜂蜜,麻油,果料制作一种蜜制蜂糕作日常食用,以保持红颜不老,姿色动人,深得张尚书的喜爱。张特为关盼盼独选一楼,名曰:“燕子楼”。后来张建封病故后,关盼盼独居燕子楼十多年,闭阁焚香,坐诵佛经。其侍女将蜜制蜂糕的制法传至民间,徐州百姓争相仿制,成为一道名点。尤以坐落在市中心彭城路上的泰康*食品店生产的蜜制蜂糕最为著名。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白居易,苏东坡,文天祥都到过徐州“燕子楼”并有名诗题咏,随之燕子楼声名大振,蜜制蜂糕因而也成为历往千年而不衰的名特糕点,列为古城徐州的八大名点之首。
传说朱元璋幼年时曾在新沂沈圩舅舅家放牛,与邻居王屠夫交情甚笃。每次朱元璋放牛回来,王屠夫总要送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其中朱元璋最爱吃的就是熟猪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1:40
我想说明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1:4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徐州的云龙山古今闻名。是以历史传说命名的。
据传,云龙山的名称很有来头。云龙山在唐代时,因山上有石刻巨佛名叫石佛山。北宁以后易名为云龙山。据《江南通志》记载,宋武帝刘裕(1130--1137在位),少年时曾登此山,山上出现云龙环绕之异,因此即位后就将石佛山改名为云龙山。旧史志曰:“山有云气,蜿蜓如龙”。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的《辞海》(缩印本)中刊出“云龙山”条目:“云龙山,在江苏省徐州市,南北耸列,长约两公里,山岳起伏,如龙状、故名。山东侧兴化寺内有北魏石佛一尊,因此又叫石佛山。”云龙山是徐州著名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南郊,海拔103.93米,长6华里。山麓巨石上有“云龙山”三个大字,为明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年)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所书,笔锋犀利,刀工精致。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因唐尧封大彭氏国于此而得名。迄魏晋,始更名徐州。
关于云龙山,也有种种传说。例如:有的说,刘邦起事前,曾逃进此山,其夫人吕氏察看天象,随云、龙之气,终于入山找到了他,因而名其山为“云龙”:有的说,南朝第一个皇帝刘裕,少年时常登此山,山上每观云雾缭绕之异,云龙山之名由此而来。实际上,还是由于其山势南北走向,连绵九节,峰峦起伏,状如游龙,且经常有云雾缭绕而被命名为“云龙山”的。 登云龙山,俯瞰全市,城市风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上苍松翠柏,亭宇相连,碑文佛像,古迹甚多.
举其主要者:北魏石佛·大雄宝殿 在山顶东侧,有云岗、龙门石窟同时代石刻。相传公元四五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三十万大军围攻彭城。驻军云龙山戏马台一带,士兵们因山就石,雕成了一尊大石佛头像。明洪武三十八年(一三九八年),由和尚胜吉主持建造了覆盖大佛的大殿——大雄宝殿。它依山而建,后壁三砖,石佛三丈,因此有“三砖殿覆盖三丈佛”之说。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徐州知州王黾承又添雕半身,方成今日所见的半身大石佛。 放鹤亭·招鹤亭 放鹤亭是北宋张天骥在宋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年)春建造的。云龙山人——张天骥寄情山水,不求闻达,在亭内养了两只鹤,以驯鹤为事,遂名放鹤亭。苏东坡与他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并写《放鹤亭记》而使此亭有名于世。原亭倒塌,现所存者为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年),都御史戴时宗曾在原址重建。又因苏东坡《放鹤亭记》中有放鹤、招鹤之歌,后人又在放鹤亭南增建一亭,名招鹤亭。饮鹤泉 原名石佛井,深七丈,因毗邻放鹤亭,明天启年间(一六二四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为它改名曰饮鹤泉,并题“饮鹤泉”三个大字。 东坡石床 这是因苏轼而得名的一块岩石。苏轼(一○三六至一一○一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次与友人登山饮酒,曾醉卧在岗崖的这一块岩石上,回去后就作了首无题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山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满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东坡石床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岗岩右角上,刻有“石床”二字。 大士岩·戏楼大士岩院为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徐州知州姜焯倡所建。院内正殿三间,名观音殿,中有观音大士像,前为敞式山门,依斜坡建五十三参(取佛经五十三参之意。参即参拜佛租)。庭院清幽雅致,内有参天宋柏两株。戏楼是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春,由王建基等建成,供庙会时演戏之用。试衣亭·送晖亭 亭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而取名。
云龙湖
徐州城区南部,有云龙湖。云龙湖原名石狗湖,东岸紧靠云龙山,1962年更名为云龙湖。青山环抱绿水,绿水倒映青山,构成“三面云山一面湖”的自然景观,山水相连,景色迷人。
相传在徐州城西南,东西簸箕山相连处有山下有一片低洼的沼泽地,人们称它为簸箕洼。有位心灵手巧的老石匠,家境贫寒,下无寸士,上无片瓦,以打石糊口。他既无儿又无女,老婆过世后,在簸箕洼边搭了个草棚藏身。每次外出给人打石回来,小草棚里仅有的日用什物都被人拿光。老石匠便在云龙山上选了块大青石,精雕细刻了一条造型可爱的石狗,为他看门。说也奇怪,自那以后,哪怕他外出一两个月回来,家里连一针一线也不少了。老人雕的石狗能宁夜看门的消息传开了。山下的地主老财王六,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一心想让石狗为他看家。老石匠怎么也舍不得把这条狗让给别人,王六便仗势抢走了石狗。谁知白天刚被抢走,夜里石狗又跑回到主人的草棚里。王六不死心,又把石狗强行抢走,用铁链拴在自家门前石柱上。石狗就是不愿为王六看家,夜间咬断铁链,又跑回主人身边。王六火了,便把石狗扔到湖里。伤习的老石匠多次下水打捞,也没有寻到那条石狗。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人们拓深湖底时,挖出了那条石狗,老人又把它放在草棚前看门,但它已经不灵了,因为它早就淹死了。老石匠为了纪念心爱的伙伴,便把它置于簸箕山。簸箕洼于是改名为“石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