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六腑之间的生理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6:58
六腑的生理特点为消化、吸收、排泄,所以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相互为用。
消化方面:由胃的腐熟、胆汁的参与、小肠的化物作用共同完成。吸收方面:由小肠泌别清浊以吸收精微,大肠的传导以吸收水分来完成的。排泄方面:由大肠的传导以排大便,膀胱的气化以排小便来完成的。消化、吸收、排泄虽然是三个不同阶段,但又相互依赖、相互为用。
三焦为水谷和水液运行的道路,参与了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整个过程。六腑以通为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素问·五藏别论》上有记载:“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脏腑为内脏的总称,脏和腑之间是五脏配五腑的关系。脏属阴,腑属阳;阴主内,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脏腑,配合成五对: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每对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都有经脉相互络属;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心和小肠
心的经脉属心,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本表里关系。就二者的生理功能而言,心属火、主血,心火温煦、心血滋养,则小肠功能正常;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吸收精微,能化生心血。小肠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睥主运化的功能中,所以心和小肠之间的关系属心和脾的关系之一。
肺和大肠
肺和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在生理功能上,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和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肃降”和“传导”会影响脏腑气机,所以肺气肃降下行,布散津液,即可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糟粕下行,利于肺气之肃降,进而影响呼吸运动和排便。
脾和胃
脾和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脾胃运纳协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胃的“纳”为脾的“运”做准备,脾的“运”是适应胃继续“纳”的需要。没有胃的受纳和腐熟,脾无谷可运、无食可化;反之,缺少脾的运化,胃则无法受纳。所以,胃和则脾健,脾健则胃和。脾胃运纳结合,相互协调,才可以完成纳食、消化、吸收、转输等生理功能。二是脾胃升降相辅。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上升,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即可得到疏布,胃才可维持受纳、腐熟和通降;胃气下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才可以正常运化和升清。所以,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辅,才可以确保“运纳”功能的正常。三是脾胃燥湿相济。脾胃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脾胃喜恶不同,燥湿之性相反,但二者之间又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胃易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过燥;脾易湿,得胃阳以制止,让脾不至于过湿。所以,脾胃之间燥湿相济才能确保脾胃运纳、升降协调。
肝和胆
肝和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生理功能方面同主疏泄,肝胆属木,同主疏泄,而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调畅胆腑气机,促进胆囊排泄胆汁;胆主排泄通畅,利于肝发挥疏泄作用。所以,肝胆相互依存,相互协同,胆汁的分泌、贮存和排泄功能才能正常,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肾和膀胱
肾和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生理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同主小便方面。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浊者下降至膀胱转化为尿液,通过膀胱进行贮存、排泄;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又依赖肾的固摄和气化,让其开合有度。所以,肾和膀胱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小便的生成、贮存、排泄过程。
三焦为“孤腑”
三焦未和脏相对应,被称为“孤府”。但它却是通行人体元气、运行水液的通道,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脏腑不安,疾病来找
五脏的功能如果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与他们相表里的腑,进而导致整个人体的功能失调。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表现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6:58
六腑,是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的,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以营养全身;其剩余之水液,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之化源;其浊者为糟粕(食物之残渣),下达于大肠。渗入膀胱的尿液,经气化作用及时排出体外;进入大肠的糟粕,经传导与燥化,而由*排出体外。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还有赖于胆汁的排泄以助饮食的消化;三焦不仅是水谷传化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三焦的气化,推动和支持着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所以《灵枢本脏》说:“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故《素问五脏别论》有“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的论述,这说明了饮食物在胃肠中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所以后世医家有“六腑以通为用”和“腑病以通为补”的说法。
六腑之间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制大肠传导不利,大便秘结不通;而大肠燥结,便闭不行,也可影响胃的和降,而使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等症。又如胆火炽盛,常可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见呕吐酸水。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使胆汁外泄,可发生黄疸病证。应当指出,六腑虽然是以通为用,但也有太过与不及的区别,所以必须认真进行辨证分析。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
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反之,如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
肺于大肠也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为“气虚便秘”。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泄。
脾与胃
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得传化过程。“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表里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及脾的运化与升清,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概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肝与胆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也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若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因此,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常影响及胆,胆病也常常波及于肝,最后则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等。此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从情志意识过程来看,谋虑后则必须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两者也是密切联系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若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则膀胱之开合失度,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遗尿、尿频等病症。例如,老年人常见的小便失禁、多尿等,即多为肾气衰弱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6:59
主要是,消化,吸收,杀毒,排泄,吸收的营养传送至全身,大多数进入脑髓。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生理联系
1. 六腑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作。消化方面,胃、胆和小肠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小肠吸收精微,大肠吸收水分。排泄方面,大肠排大便,膀胱排小便。2. 三焦作为水谷和水液运行的道路,参与了整个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六腑以通为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五脏与六腑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相联系,其中,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联系尤为紧密。心与小肠的关系体现在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上,心阳温煦可以促进小肠的化物过程。肺...
五脏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这些关系的具体阐述:1. 肺与大肠: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传导正常,则有助于肺气肃降。若大肠实热内结,则可影响肺的肃降,出现胸满、喘咳等症状。反之,肺失肃降,则可见大便困难或溏泄。2. 心与小肠:心...
五脏六腑是什么关系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脏腑的表里关系上,即每个脏器都与一个腑器相对应,形成脏腑之间的阴阳配合。例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有助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和五行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六腑也有着紧密的联...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则存在表里关系。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由经络联系,彼此经气相通。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等,都存在表里关系。以心与小肠为例,两者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时,可导致口舌糜烂。若心经移热至小肠,还会...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脏腑之间的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体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脏腑之间通过阴阳调节,相互协调,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脏腑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生理上的相互依存,也是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脏腑之间的阴阳关系,决定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脏腑的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当脏腑的阴阳失调时,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人体的五脏同六腑有怎样的关系?
在脏腑与脏腑之间,五脏被视为“里”,六腑视为“表”,每个脏腑都与一个腑相关联: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三焦与胆相辅相成,形成表里关系。中医学强调,人体健康在于各脏腑组织发挥各自功能,同时脏腑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平衡状态。以肺与大肠为例,肺的肃降功能有助...
五脏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都是相互配合,各成配偶关系,即肝配胆,脾配胃,心配小肠,肺配大肠,肾配膀胱,心包络配三焦。也就是说它们配合属表里的,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脏有病,必然会影响到它配合的腑,所以在脏与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多病在辨证施治方面运用了表里关系,例如肺与大肠相...
脏腑的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兹分述如下:(一)肝与胆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二)胃与脾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体现了阴阳表里的配合。在中医理论中,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脏腑之间通过经脉相互联系,形成一对一的阴阳搭配,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这一成语出自《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