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3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6 11:31
意思是:指本人身在心不在,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补充·:本回答由网友推荐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形容坚持节操,忠贞不二,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04 19:57
因为关羽在徐州被曹操攻破后为保全刘备妻子而向曹操投降(刘备逃奔袁绍),曹操对关羽相当欣赏,礼遇有加。
送爵位,送金银,送美女,送赤兔,关羽却始终记挂着刘备,在得到刘备消息后,斩颜良文丑算是还了曹操的恩情,随后挂印封金,不惜和曹操闹翻也要去寻刘备,可见关羽确实是情深意重的人物。
因为后期刘备建立了蜀汉,所以后人就说关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23:06
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说的是关羽。
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
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于贬义。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后来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在曹营心在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23:06
人在曹营心在汉原意是说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说的是关羽。
现多用来比喻人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现在多用来比喻在这里工作、任职,心却想念别处。多用来说人工作不安心,向往别的单位、部门。
原意是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于贬义。为复句式结构;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分句。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故事:语出《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
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23:07
说的是 徐庶 徐元直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23:07
说的是徐庶 虽然套在关羽头上也说得通 但来源确是徐庶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23:08
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