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在叶片上的病斑表现有哪几种类型?病害的发生规律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3:57
(1)普通型(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先呈近圆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暗褐色,形状由圆形、椭圆形度成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迟为灰白色,周围边缘现出*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浸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分,但无光泽,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面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型的病斑多发生于流行盛期,天气阴雨多湿,氮肥施用过多,在抗病性弱的植株或高度感病品种上易见;当天气转晴或稻株抗病性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3)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如高温或低温干燥等),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性型。
(4)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现*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处理病谷、病草:(一)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 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
(二)种子处理 1.抗菌剂浸种 用10%抗菌剂“40l”的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以上处理不必换水,满足浸种时间后取出直接催芽。2.*闷种或浸种 先用冷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为度,取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2%*液中浸20—30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药液淋浇后堆置(每100公斤谷种约用20公斤药液)。处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液中浸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1500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药剂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60—75公斤。常用的药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75%三环陛250g;或4%富士1号100g;或2%春日霉素90g;或25%多菌灵250g;以上药剂防效均可达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1号效果最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3:58
(1)普通型(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先呈近圆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暗褐色,形状由圆形、椭圆形度成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迟为灰白色,周围边缘现出*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浸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分,但无光泽,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面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型的病斑多发生于流行盛期,天气阴雨多湿,氮肥施用过多,在抗病性弱的植株或高度感病品种上易见;当天气转晴或稻株抗病性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3)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如高温或低温干燥等),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性型。
(4)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现*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处理病谷、病草:(一)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 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
(二)种子处理 1.抗菌剂浸种 用10%抗菌剂“40l”的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以上处理不必换水,满足浸种时间后取出直接催芽。2.*闷种或浸种 先用冷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为度,取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2%*液中浸20—30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药液淋浇后堆置(每100公斤谷种约用20公斤药液)。处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液中浸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1500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药剂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60—75公斤。常用的药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75%三环陛250g;或4%富士1号100g;或2%春日霉素90g;或25%多菌灵250g;以上药剂防效均可达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1号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