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0:00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与湘西北中低山过渡地带的武陵山脉之中,为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区,归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武源区管辖,划入公园的面积有398km2,主要保护对象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质遗迹及其景观系列等。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它仅包括武陵源区辖全境。
1.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与交通
公园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地处中国云贵高原东部斜坡与湘西北中低山丘陵过渡地带的武陵山脉,地理坐标是-北纬:29°13'18″~29°27'27″,东经:110°18'00″~110°41'15″。距张家界市28 km,距湖南省省府长沙市320 km。1998年张家界荷花机场设立为国际航空港,焦柳铁路通过张家界市。张家界至长沙高速公路西段(张家界-常德)正在修建。
2.地质公园规模
公园面积398km2,其中特级保护区面积21.02km2,一级保护区77.63km2,二级保护区16.29km2,*保护区139.54km2,发展控制区143.52km2。保护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64%,发展控制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6%(图5-1)。
3.地质公园气候、水文及水资源
公园属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15℃。一年之中,以一月最冷,日均温度为1~5℃;七月最热,日均温度为23~27℃。五、六、十月潮温,七、八、九月干旱,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降雨量为1200~1600 mm,其中春夏(4~6月)降雨最多,秋季(7~9月)次之,冬季(12~2月)最少。平均无霜期240~300天。
公园水系发育,属澧水上游一级支流溇水的次一级支流索溪水系。该溪由西往东穿过公园区,于水绕四门以上称金鞭溪,至索溪峪后则称索水。因断裂抬升和侵蚀作用,在砂岩峰林区形成了激流深潭和大叠水,著名飞瀑有天悬百练、鸳鸯瀑、吊水岩以及紫草潭、跳鱼潭等。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3.13万m3/d,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12.75万m3/d,占总量的97.12%,地下水资源在公园水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4.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概况
公园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的武陵山区,区内以中山、低山为主,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公园西北部昆仑峰最高海拔1282 m,最低处公园东北部的吴家峪海拔230 m。地貌类型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主,次有岩溶地貌、侵蚀剥蚀构造地貌、河谷堆积地貌。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面积86km2,集中分布于天子山短轴向斜的西南端和东西两翼,环绕向斜周围群峰如林,形态万千,峭壁直立,沟壑纵横。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尤以峰林典型独特。规模宏大、景观丰富、类型多样的砂岩峰林及其组合,构成了公园最有特色的地质遗迹景观,成为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一流自然地学景观区。
公园内岩溶地貌发育于公园天子山和喻家嘴向斜核部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是世界早已发现的溶洞中“石笋最集中、神态最*真的地方”(引自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验收委员会高级顾问桑塞尔之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0:00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与湘西北中低山过渡地带的武陵山脉之中,为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区,归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武源区管辖,划入公园的面积有398km2,主要保护对象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质遗迹及其景观系列等。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它仅包括武陵源区辖全境。
1.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与交通
公园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地处中国云贵高原东部斜坡与湘西北中低山丘陵过渡地带的武陵山脉,地理坐标是-北纬:29°13'18″~29°27'27″,东经:110°18'00″~110°41'15″。距张家界市28 km,距湖南省省府长沙市320 km。1998年张家界荷花机场设立为国际航空港,焦柳铁路通过张家界市。张家界至长沙高速公路西段(张家界-常德)正在修建。
2.地质公园规模
公园面积398km2,其中特级保护区面积21.02km2,一级保护区77.63km2,二级保护区16.29km2,*保护区139.54km2,发展控制区143.52km2。保护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64%,发展控制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6%(图5-1)。
3.地质公园气候、水文及水资源
公园属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15℃。一年之中,以一月最冷,日均温度为1~5℃;七月最热,日均温度为23~27℃。五、六、十月潮温,七、八、九月干旱,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降雨量为1200~1600 mm,其中春夏(4~6月)降雨最多,秋季(7~9月)次之,冬季(12~2月)最少。平均无霜期240~300天。
公园水系发育,属澧水上游一级支流溇水的次一级支流索溪水系。该溪由西往东穿过公园区,于水绕四门以上称金鞭溪,至索溪峪后则称索水。因断裂抬升和侵蚀作用,在砂岩峰林区形成了激流深潭和大叠水,著名飞瀑有天悬百练、鸳鸯瀑、吊水岩以及紫草潭、跳鱼潭等。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3.13万m3/d,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12.75万m3/d,占总量的97.12%,地下水资源在公园水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4.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概况
公园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的武陵山区,区内以中山、低山为主,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公园西北部昆仑峰最高海拔1282 m,最低处公园东北部的吴家峪海拔230 m。地貌类型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主,次有岩溶地貌、侵蚀剥蚀构造地貌、河谷堆积地貌。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面积86km2,集中分布于天子山短轴向斜的西南端和东西两翼,环绕向斜周围群峰如林,形态万千,峭壁直立,沟壑纵横。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尤以峰林典型独特。规模宏大、景观丰富、类型多样的砂岩峰林及其组合,构成了公园最有特色的地质遗迹景观,成为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一流自然地学景观区。
公园内岩溶地貌发育于公园天子山和喻家嘴向斜核部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是世界早已发现的溶洞中“石笋最集中、神态最*真的地方”(引自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验收委员会高级顾问桑塞尔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