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8:09
2006年8月,有关于太阳系内行星数量变化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一直以来,行星都被看作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大型天体。太阳系的行星共有9颗,冥王星是最外围的行星。在这之前虽然一直没有对行星下过一个精确的定义,但也没有谁提出过异议。然而,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在当时虽然被认为和地球差不多大小,但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它的体积比原先预测的要小得多,运行轨道也并不规则,这些都不符合人们对于行星的判断标准。到了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卡戎星被发现,它的体积竟然是冥王星的一半,这也说明冥王星的实际体积比地球的卫星月亮还要小。
通过近年的观测,在海王星外侧发现了许多小型外天体,这一切都逐渐表明:冥王星与行星的成因不同,只是太阳系边缘无数微型天体中的一颗。到了2003年10月,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一颗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UB313,于2006年9月命名为厄里斯。这样一来,不论是从科学理论角度,还是从体积的大小来说,冥王星都已与行星的特征不符,天文学界已将其归为小行星之中新的一类“矮行星”的代表之一。
直至这时才有许多人发现:一直以来科学界对于行星都没有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行星的存在太过寻常,以至于人们忘了给它一个准确的概念。还不如说,“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一长串名字便是人们一直以来对行星的定义。
然而,随着观测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在冥王星附近又发现了许多小型天体。当然,既然说是小型天体,那些不计其数的小行星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带发现一颗比冥王星还要大的小型天体。
在刚刚发现这颗比冥王星还要大的天体时,科学家们用小行星的命名方式将它命名为“厄里斯”。它的直径为2400千米,比直径为2390千米的冥王星要大。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比冥王星大,厄里斯的发现者主张将其列为第十大行星。这个提议原本无可厚非,但紧接着,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几颗和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小型天体。那么如果承认厄里斯为第十大行星,那么十一大行星、十二大行星等等也会相继出现。如此一来,“大行星”的数量便会多得数不清。
2006年8月24日,世界上的众多天文学家聚集到国际天文*合会总部捷克首都布拉格,就冥王星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废除冥王星作为九大行星之一的身份。那么冥王星该何去何从呢?起初大家认为它应被归类在小行星之中,但从行星到小行星的称谓难免给人以“降低身份”的印象,于是大家决定创建矮行星这一新的分类,并以冥王星作为该分类的代表。
不管怎样,太阳系内产生这样大的变动,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随着科学家观测技术的进步,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附近以及更远的地方发现了许多新的天体。起初为了纪念预言这些天体存在的两位天文学家,这些天体被称为“艾吉沃斯•柯伊伯天体”,最近它们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大众化的名字“太阳系外缘天体”。
太阳系外缘天体分布在聚太阳30—50天文单位的空间里,但随着轨道直径长达1000天文单位的小行星陆续被发现,太阳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而至于太阳系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8:09
2006年8月,有关于太阳系内行星数量变化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一直以来,行星都被看作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大型天体。太阳系的行星共有9颗,冥王星是最外围的行星。在这之前虽然一直没有对行星下过一个精确的定义,但也没有谁提出过异议。然而,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在当时虽然被认为和地球差不多大小,但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它的体积比原先预测的要小得多,运行轨道也并不规则,这些都不符合人们对于行星的判断标准。到了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卡戎星被发现,它的体积竟然是冥王星的一半,这也说明冥王星的实际体积比地球的卫星月亮还要小。
通过近年的观测,在海王星外侧发现了许多小型外天体,这一切都逐渐表明:冥王星与行星的成因不同,只是太阳系边缘无数微型天体中的一颗。到了2003年10月,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一颗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UB313,于2006年9月命名为厄里斯。这样一来,不论是从科学理论角度,还是从体积的大小来说,冥王星都已与行星的特征不符,天文学界已将其归为小行星之中新的一类“矮行星”的代表之一。
直至这时才有许多人发现:一直以来科学界对于行星都没有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行星的存在太过寻常,以至于人们忘了给它一个准确的概念。还不如说,“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一长串名字便是人们一直以来对行星的定义。
然而,随着观测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在冥王星附近又发现了许多小型天体。当然,既然说是小型天体,那些不计其数的小行星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带发现一颗比冥王星还要大的小型天体。
在刚刚发现这颗比冥王星还要大的天体时,科学家们用小行星的命名方式将它命名为“厄里斯”。它的直径为2400千米,比直径为2390千米的冥王星要大。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它比冥王星大,厄里斯的发现者主张将其列为第十大行星。这个提议原本无可厚非,但紧接着,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几颗和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小型天体。那么如果承认厄里斯为第十大行星,那么十一大行星、十二大行星等等也会相继出现。如此一来,“大行星”的数量便会多得数不清。
2006年8月24日,世界上的众多天文学家聚集到国际天文*合会总部捷克首都布拉格,就冥王星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废除冥王星作为九大行星之一的身份。那么冥王星该何去何从呢?起初大家认为它应被归类在小行星之中,但从行星到小行星的称谓难免给人以“降低身份”的印象,于是大家决定创建矮行星这一新的分类,并以冥王星作为该分类的代表。
不管怎样,太阳系内产生这样大的变动,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随着科学家观测技术的进步,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附近以及更远的地方发现了许多新的天体。起初为了纪念预言这些天体存在的两位天文学家,这些天体被称为“艾吉沃斯•柯伊伯天体”,最近它们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大众化的名字“太阳系外缘天体”。
太阳系外缘天体分布在聚太阳30—50天文单位的空间里,但随着轨道直径长达1000天文单位的小行星陆续被发现,太阳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而至于太阳系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