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0:27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3:10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一种食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粽子的食用禁忌: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口感来说,糯米放冷后,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给消化带来难度。所以,凉粽子十分不利于消化。
此外,肉粽子里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如果趁热吃的话,糯米质地柔软,荤油是液态,容易与胆汁混合,胃肠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消化起来仍不算很困难。一旦变冷,猪油凝固,吸入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令胃肠负担加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饮食禁忌:粽子一定趁热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4:28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历史记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6�1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6�1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6�1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6:0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送粽子代表一种美好的祝福,有求子、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有一种粽子叫做九子棕,人们送这种粽子往往有求子的含义,往往是父母送给女儿、婆家送给媳妇的一种美好的期待。还有因为粽子的粽和考中的中谐音相近,所以送粽子也有希望对方早日考取功名,高中第士的意思。说道谐音,还有光宗耀祖的宗字也和棕的发音相似,因此民间对粽子的寓意还有光宗耀祖这一说。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7:54
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其次就是为了怀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拓展资料: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西晋周处称呼粽子为"角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20:02
有些地方,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怀念祖宗(敬重祖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22:27
粽子代表端午节,代表屈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1:08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