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适合东北地区种植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57
生地一般指地黄。东北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可以栽培。
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地黄块根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1℃,若播种后温度适宜,10天即可出苗,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发芽快,25-28℃最适宜发芽,出苗齐。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日平均温度在11℃-13℃时出苗需30-45天,日平均温度在8℃以下,块根不能萌芽,且容易造成腐烂。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低10℃以上。
吉林省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和欧亚*的东部,属于接近亚寒带的最北部的温带地区。受西伯利亚气候影响,比较干燥少雨、多风沙,具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全省年平均气温摄氏3-5度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达摄氏零下18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吉林省以北不适宜地黄生长。
地黄是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
地黄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多年生草本,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