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46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32
我听说的一个传承人是江津土陶匠人,温德云。温德云今年52岁,中学毕业就从师学艺制作土陶,他便开始和各种粘土打交道,到全国各地土陶厂当陶工。2004年,他回到老家江津租下了这个只有1000多平米的土陶作坊,继续他的土陶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玩了半辈子泥巴,下半辈子也会继续玩下去”。温德云的土陶作坊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存在,这里工作的6名工人都是从小入行,深深热爱着土陶工艺的人,如今江津大部分的花盆、酒坛、泡菜坛、红豆腐罐等容器,都是由这里的土陶艺人制作而成。如今,制作土陶的手艺渐渐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一天下来满身泥,又脏又累,还特别磨人性子,浮躁的人很难做好。”温德云感叹道,“但我从来没想过别的行业,我会坚守在这里,一直坚持做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50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王河川。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这句谚语说的是有近500年历史的江津白沙烧酒。百年前的江津白沙古镇,酿酒业尤其兴盛,槽坊街上聚集了无数酿酒师傅。江津烧酒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归功于一代代酿酒师的传承和创新。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人王河川酿造烧酒已有44个年头,作为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第三代传人王河川,他从1973年开始进入国营江津县酒厂当学徒,学习传统酿造烧酒的手艺。上世纪90年代,酒厂倒闭,“白沙烧酒”一度停产。2002年在江津*的支持下王河川承包了国营白沙酒厂,并定下“驴溪”的商标名,继续生产烧酒。如今,驴溪酒厂忠守纯粹,坚持手酿,立志酿造出*巴渝老味。王河川从17岁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非遗传承大师,他的酿酒事业跨越了改革开放40年,一直坚持传承与发扬着传统烧酒酿造技艺。“能够把这门技艺传承好,不要在我们手里丢失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功德。”这门传统技艺在不断坚守与传承中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江津烧酒文化真正的发扬光大、飘香世界的同时也将为非遗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25
我所知道的传承人就是刘雅梅,他多年从事满族刺绣,曾拜老艺人为师,学习满族刺绣制作技艺,师承脉络真实清晰。在长期的满族刺绣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该传承人比较全面、完整、熟练的掌握了满族刺绣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关键性工艺技术和各种绣法针法,形成了自己的技艺特点和独特风格。该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在该地区同样掌握该技艺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传承意愿,通过收集满族传统刺绣品和创办培训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有一定数量为业界及社会公认的代表性作品,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得到业界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2:16
印象比较深刻的传承人是印钮雕刻传承人,田国良。印钮雕刻专指的是印章上部的雕刻,起装饰印章的作用,最早起源于元代。北碚区的田国良是这个工艺的*传承人,一块儿纹路并不清晰的石头到了他手里,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玉兔,或是神韵*人的螭虎。受祖父影响,田国良从小就对印钮雕刻兴趣浓厚。在祖父家放农具的仓房里,田国良入了门,一雕就是大半辈子。改革开放后,石料石材开始在市场流通,哪儿卖寿山石,他就去哪儿。这小小的印钮既需要掌握精微细致的雕刻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一门技艺,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田国良说到,印钮雕刻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得到了*和社会的关注,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这一门技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4:24
因为本人是学习服装设计的,所以我对于钉金绣裙褂这个传统的工艺非常的感兴趣的,钉金绣始于唐朝,在公元805年开始就已经有这个绣种出现了,到清朝时期开始出现钉金绣裙褂。裙褂,亦称龙凤褂,上褂下裙,源自满族服饰,所以满清时现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一带仍旧保留这一传统,结婚的时候可以没有婚纱,但一定要有龙凤褂,它已经成为岭南婚嫁文化中的重要载体。裙褂上的图案基本上是固定的,有其寓意,为保传统,一般不作随意变更。如今的裙褂图案,以龙凤为主,配以花鸟虫鱼作衬。龙凤既有高贵感,但更有深意的是它代表龙凤呈祥;通常绣五个蝙蝠代表五福临门,牡丹寓意花开富贵,祥云则寄望一家人和和气气,石榴图案是祝福百子千孙。其实在旧时,一整套裙褂是传家宝来的,意思是要把家族的福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6:49
热锤冷淬打铁匠,郭铸祥 铁花溅、铁锤飞,打铁被称为力气和汗水的艺术。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属于看着容易做着难,学会容易做好难的行当,不仅需要超强的气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淬火、回火技术要过硬。打铁匠没有上十年功夫,是难以支撑门面的。江津李市镇的郭铸祥从10岁开始摸索打铁门路,到今天都有35个年头了。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郭铸祥能够清楚地识别出铁具的材质,并熟练地把握好捶打的力度和手法。每件通过他的双手所打造出来的铁具,都结实耐用。虽然现代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大量的手工制作,但是一些小工具的加工工艺只能依靠手工完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郭铸祥的铁锤换了一把又一把,然而,他自己却如同一件经历岁月打造出来的铁具,结实耐用,一锤到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30
其实中国的传统技艺,我非常关注的就是造纸,泾县有个很有名的纸村小岭,他们造纸,从割檀树始,制作宣纸需要10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都要纯熟和精致的技术。比较有趣的是,造纸用的檀皮和稻草要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一年。全都晾在村子后山的空地上,许多摄影达人和关注传统技艺的人都去拍过,场面很大。而之前在一个栏目上看到某个乡村造纸,他们把抄出来的纸张,直接贴在土墙上,很快就晾干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28
坐标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相比于小时候有些技艺已经渐渐看不到了。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露天电影了。电影还没开始,就搬好小板凳到幕布前占座。以前的露天电影,是用老式的放映机,放胶卷。虽然现在偶尔也有露天电影,但是,现在都是用DVD等设备放映,影片较多,画面也较清晰,但是没有小时候看电影的那种情怀。最主要现在手机,电视,电脑,看视频都很方便,基本上已经不看露天电影了。这个传统技艺也就逐渐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