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35
我总能听到父母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每天回家,门一关,和我的沟通就断了。我那个活泼又笑又吵的孩子呢?我朋友的孩子以前每次去都叫“阿姨”。因为我喜欢给她带零食和玩具,我们关系很好。她会和我分享她的玩具,告诉我她妈妈的事。但是,最近我去她家几次,她对我都没有平时那么热情了。我问朋友,她说:自从宝宝上小学,她就变得安静了。当她开始接她时,她会分享班级的情况。慢慢地,她开始沉默。有时候回家的路上她一句话也不说,问她怎么了,她也不吭声。
听了朋友的话,我告诉她,宝宝变得沉默了,可能是刚进小学环境就变了,她的“自我效能”下降了,不愿意表达。你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候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我效能”降低了。他们可能会让孩子沉默,减少沟通问题,误以为孩子长大了。这种误解是因为父母对“自我效能”的概念缺乏理解。对于孩子来说,“自我效能感”是指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对自己能否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猜测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自我能量效率的降低会伴随着明显的行为,如不说话、沉默、在新环境中不知所措、半封闭等。如果家长发现这些行为,应该及时纠正。有专家指出,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观察孩子的变化,认识到“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增加孩子面对问题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父母除了不熟悉“自我效能”的概念外,也不理解孩子的“自我效能”对其成长的意义。那么“自我效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自我效能”是孩子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一种估计。当“自我效能感”降低时,孩子会变得没有安全感,面对问题时,会变得手足无措。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缺乏自信而逐渐封闭自己。而“效能”好的孩子积极乐观,面对问题有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身边的人。儿童的“自我效能”也与他们的情绪控制有关。如果孩子的情绪相对稳定,控制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强,那么“自我效能”就会相对较强。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够对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36
想要孩子变得愿意去表达,而不是总是在沉默,那就多跟孩子交流,跟孩子交流的多了,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去表达自己,从而变得不再沉默。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着孩子,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当孩子发展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会更愿意去表达自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36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孤立,所以慢慢就导致他越来越沉默自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37
我觉得可能是周围的人不理解他,导致他的内心越来越封闭,于是他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了,我觉得有的时候还是要花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去沟通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37
可能是奶奶爷爷带大的,老一辈带孩子比较容易疼他们,可是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有阻碍的。在老人身边长大,父母出去工作养家,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肯定有些自卑。学校里发生什么事也不能及时与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