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45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28 10:23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那么,除夕和大年三十是一天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除夕和大年三十是一天吗
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除夕和大年三十是一天吗
很多时候除夕和大年三十是同一天,但是也会出现不是同一天的情况。
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有的时候最后一天为大年三十,有的时候则为腊月二十九,所以也有“大年三十是除夕,除夕不一定是大年三十。”的说法。
除夕,也称大年夜,旧语也称为“年关”,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晚,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因常在农历(夏历、阴历等)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返回目录
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贴春联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平仄合律、对仗工整,用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
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饰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民俗专家:因为是整晚不睡觉,人们要打起精神强坐,所以在北方俗语中称为“熬年”。为了阻止人们除夕睡觉,民间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守岁是为了强固身体,延年益寿,在古代,守岁还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坚持守岁。如今守岁习俗还很普遍,不过人们大都不守到天明,而是在零点新年钟声之后就休息了。
<<<返回目录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一直没有改变过,新年贴红对联,还有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中华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衣福,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新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返回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7:31
2021除夕是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具体时间是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美馔佳肴,祭祀祖先,在外漂泊的人也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年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除夕的传统习俗
1、燃爆竹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燃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祭祖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数人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4、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年夜饭后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了。
5、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