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4:16
一、概 述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把该项工作定位为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为实现找矿重大新突破提供资源勘查依据。 2006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作为国土资源部“十一五”后三年的工作重点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 2007年初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明确了开展该项目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组织实施要求等。随后在长沙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007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由国土资源部组建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为此汪民副*主持专题研究会议,进一步落实部的工作部署。2007年年10月,徐绍史*主持召开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部署。随后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80号),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等。2007年11月9日,徐绍史*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意义,明确了摸清矿产资源家底,努力实现找矿突破和提高矿产资源规范管理水平的两个工作目标,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推动地质科技术进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日常更新机制等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徐*视频会议讲话精神,部*下发了《关于抓紧落实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61号),落实省级工作任务、组织机构和项目组成员等。 为贯彻落实部文件精神和部领导讲话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7年10月组建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明确了项目组织实施中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进一步落实了项目汇总组承担单位和人员组成;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组建了大区综合组。各省(区、市)按照部的统一要求,成立了相对应的省级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落实了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 该项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并组织实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等作为业务支撑单位。参加单位涉及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宜昌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30个省(区、市)地调院等。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基础上,全面总结和充分利用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和资料,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任务: (1)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开展我国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钾、磷、金、钨、锑、稀土等矿产的资源潜力评价(2000米以浅范围内)。以成矿区(带)为单元,在分省(区、市)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基础上,汇总开展全国单矿种总量预测,编制单矿种预测图,进行单矿种资源量估算。基本摸清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为研究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各成矿区(带)及全国范围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及成矿规律研究,研究总结各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式)、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成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逐个评价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并进行分类排序;编制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与预测图,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3)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相关数据库,特别是成矿远景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典型矿床数据库,为今后开展矿产勘查的规划部署研究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 (二)具体工作目标 1、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非油气重要矿产预测工作,在Ⅳ—Ⅴ级成矿区内圈定预测区。省级工作比例尺为1:20万,原始资料应用以1:20万比例尺数据为主,成图比例尺为1:50万(新疆、内蒙、青海、*为1:150万)。全国汇总工作比例尺为1:250万。 2、预测非油气重要矿产未查明资源量及其地下1km以上空间分布。 3、建立和完善能够满足国家动态资源评价工作需要的有关数据库、专家系统及固体矿产区域评价系统。 4、提出全国矿产勘查近期及中长期部署建议及方案。预测我国今后20年重要矿产资源的探明趋势、开发产能增长趋势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战略布局。 5、建立评价矿产的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及成矿区(带)及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式。 6、完成新一轮成矿区(带)及全国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及成矿规律研究。 三、实施意义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满足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搞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编制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宏观*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努力实现找矿重大新突破,缓解资源瓶颈的基础工作;是发展和推广利用成矿新理论、勘查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科研与调查密切结合的重要措施。 (一)我国除了油气及煤炭资源已经进行了三轮系统、完整的区域评价工作以外,其它重要矿产资源虽然已经开展了两轮成矿区划工作,在指导工作部署,制定中长期规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预测矿种、覆盖面积、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不够系统完整,带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在我国全面系统的开展重要矿产资源的区域评价工作,同时应用科学的方法估算潜在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其成果将为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战略与编制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二)近十年来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工作布局,主要依据全国二轮区划的成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但是近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完成了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工作,完成了区域航磁扫面测量,空白区化探扫面进展也很快,基础地质资料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次,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和重要成果,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进行了8年之久,取得了大量的新成果,近年来开展的18个矿种大中型矿山深部找矿工作,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深部勘查获得了新的认识。第三,地质成矿理论发展迅速,*动力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区调和其它各个领域,以成矿系列理论为代表的成矿规律学说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综合地质信息、地质异常等矿产预测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第四,数据库及新技术广泛应用。全国大型地学基础数据库建设相继完成,GIS技术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重要矿产资源区域评价工作,运用新的地质成矿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完成全国陆域范围内的非油气重要矿产资源区域评价工作,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选区依据。 (三)提高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管理水平。矿政规范管理需要掌握资源潜力、储量利用情况、矿业权设置等最基本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充实和调整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布局。同时为社会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服务。 (四)通过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将促进我国地质成矿理论的重大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矿产预测评价工作过程中,将在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中全面总结*动力学理论的应用成果,把我国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成矿系列理论,在区域成矿、成矿规律研究方面达到新的高度。随着本项目GIS技术全面、全过程的应用,矿产预测的方法技术将产生*性的变化,必将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矿产预测技术。 (五)培养一批综合型地质人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涉及地质专业多、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等地质调查的资料分析和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总结,以及应用GIS进行了空间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矿产预测等。通过参加这项目工作,使地质及科技术人员能够充分接触各类资料,开展各项分析和综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素质和水平。 总之,本项目的实施无论对于国家宏观战略的制定、矿产勘查工作部署与找矿突破、地质成矿理论的发展、矿产预测技术的创新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工作安排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由部统一部署,从2006年启动,预计2010年结束。2006年开始筹备,完成总体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制订。2007年开展技术培训,完成分省实施方案编制、基础数据库更新;2008年组织开展分省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综合信息预测以及资源总量预测试点,完成全国基础数据库汇总和定量预测新方法研究。2009年开展并完成分省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汇交分省总量预测成果。2010年汇总形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终成果。潜力评价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应随时提供相关部门使用。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经费由*和地方共同分担。部已将这项工作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重点,并通过项目给予支持。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本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结合本地区的地质工作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省级财政匹配一定资金予以支持。 五、组织机构 1、项目管理机构 为统筹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领导任组长,部相关司局和地调局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负责总体实施方案审定、最终成果验收和成果发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勘查司,成员包括规划司、开发司、储量司、勘查司、地调局及其他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核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组织最终成果的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潜力评价组,由部勘查司牵头,负责潜力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部的总体要求,也相关成立了省级潜力评价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项目组织实施 组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承担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要求设置相关项目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日常事务管理、技术综合与监督、经费预算及监督、实施过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咨询等工作。 项目办公室依托地调局所属有关事业单位为主要技术业务支撑。为加强潜力评价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成果集成,以项目形式设置若干全国汇总组,主要负责编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以及最终成果汇总。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组建大区综合组,负责跟踪省级项目组技术业务及质量情况,对相关省级项目组进行日常技术指导,组织本地区相关省级项目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本地区各方面力量,成立省级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省级项目组。 3、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本部 业务支撑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参加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30个省(区、市)有关地勘单位。 承担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单位共165个,项目成员2083人。 六、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 1、工作思路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及综合研究工作是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开发应用已有的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多元资料与科研成果,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使用规范而有效的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和各类基础数据为支撑,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单位已开展的资源评价工作为基础。采取*部门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专家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我国重要成矿区带内的矿产资源潜力,以及空间布局。预测未来10-20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探明趋势,推断开发产能增长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战略布局。为更好地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也为部署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国家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工作提高对我国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完善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并培养一批科技骨干及工作队伍,据此确定项目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的技术路线。 2、工作原则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是一项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造能力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总体工作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地质工作规律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的原则;坚持“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原则;坚持实行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省(区、市)地勘单位的作用,产学研相结合,融合协调、和谐的原则;坚持既要自主创新,符合我国国情,又可进行国际对比和交流的原则。 七、技术思路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总体技术思路为: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加强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深入分析地质构造的成矿信息,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位,深入全面总结主要矿产的成矿类型,研究以成矿系列为核心内容的区域成矿规律;全面利用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在定性和Ⅳ、Ⅴ级成矿区内圈定预测区基础上,实现分省、全国资源潜力预测评价(资料截止时间为2006年底)。 八、预期成果 (一)全国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钾、磷、金、钨、锑、稀土等矿产的资源潜力。 (二)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为缓解矿产勘查后备基地不足,早日实现找矿更大突破提供基础依据。 (三)进一步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成矿地质特征,深化成矿规律认识,提交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和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四)提交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矿产等系列基础图件,以及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建议等系列图件。 (五)完成全国成矿远景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完成基于MapGIS平台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升级系统,为矿产资源管理、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信息数据和信息支撑。 (六)培养一批地质与科研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