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30年的在住方面的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4 20: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00:23
先说“食”。民以食为天。在70年代末期,人们的吃饭问题虽然已基本解决,但只能说是可以吃饱,不敢说吃好。那时,买粮食要凭粮本,到粮站去购买原粮,而且粗细粮搭配,供应什么吃什么,吃细粮就算改善生活了。再说“住”,安居才能乐业。当时城市职工全部是住公房。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本单位分一套公有住房,能住得下一家老少几口就心满意足了。很多家庭几代人同居一室,拥挤的房间里堆满了诸如纸箱,旧衣服、煤球等杂物,居室成为吃饭、学习、堆放杂物的多功能房间。在城市拥有个人产权的住房,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另说“行”。当年马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自行车,有摩托车跑,但多是邮电局送信件的,个人买不起摩托车;有小汽车跑,都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才能享用的,与平民百姓无缘。公共汽车不但少,而且也很不方便。寻常百姓家,能搞到了一张购车票,买辆新自行车,就要感谢上帝了。要说谁家有几个上班的,每人有辆新自行车,就会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就会有人说:看,这家已经是“小康了”。最后说“衣”。那个年代,人们的衣着单调死板,大街上常见穿打补丁衣服的人,服装的色调以灰色、蓝色、军装绿色为主调,其它花色很少。有的年轻人将裤口做的肥了点,则被斥为奇装异服。虽然当时还是提倡艰苦朴素,但人们并不是不想穿,而是没的可穿,或说是没有什么好穿的。
一晃30年过去,回想起来,这个城市也似乎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变化最大?我说不准,也许是发生变化的方方面面太多了,数不胜数,但我总感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观念变化最突出。正因为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衣、食、住、行才有了更高的标准,才带来了都市生活的巨大改变。再看看我们目前的衣、食、住、行。现在的吃,不仅是吃饱,而且要吃好。过去是以吃粗食为主,现如今吃粗粮变成了调剂。在吃饱的同时,还讲起营养、讲起搭配来。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很受人们的欢迎。这一变化不但改变着人们的膳食结构,还改变了人们对吃的概念。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建成。寻常百姓,不但有了自己产权的住房,而且讲究住的舒适、华丽和居室的美化和居住环境的幽雅。住房装修也已成为时下居民的消费热点,无论是新房还是旧房,都要对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阳台装修一番。从人们的衣着打扮看,整个城市,已被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服装装饰的绚丽多彩。一些款式新颖、价格不高、舒适爽身、保健护肤的服装应运而生。人们通过服饰展现自我,从追求漂亮和时髦综合考虑服装的美感,不仅要求穿的靓丽,而且讲究穿出一个美丽的我,穿出一个舒适的我,穿出一个健康的我。再看我们的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的道路常年在拓宽,公交车、出租车,比比皆是,出门上街十分便利,小汽车也已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交通条件的变化,似乎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又大大延伸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质量。
“一粒砂上见世界,一片树叶知春秋”,仅从衣、食、住、行就可以看见30年来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