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6 01:0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54
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
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小斑点,随后,发展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联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常因品种不同,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至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原的菌核,大小1~2毫米。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原也可以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干腐。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可生出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而挺直,暗灰蓝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55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 (1)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一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三月中旬前后)喷药,第二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55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危害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高产品种的推 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趋严重。 小麦纹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以外,还可侵染玉米、水稻、谷子、高梁等 多种作物和狗尾草、蟋蟀草、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其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内 、病残体中越冬、越夏。菌核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6年,在流动的活水中能存活6个月左 右,所以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小麦播种以后,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暖冬年早播麦受 害,在出苗后几天内便可造成黄苗、死苗。拔节后病株率明显上升;小麦孕穗抽穗期病 情迅速发展,扬花灌浆期病株率达到高峰,病斑扩大,相互连成典型的花杆症状,烂茎 ,致使主茎和大分蘖常不能抽穗,形成“枯孕穗”,有的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结实少、 籽粒秕瘦。 二、防治技术 1.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目前尚无高抗纹枯病品种,但是选用当地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 种,在同样的条件下可降低病情20%~30%,是经济易行的控病措施。当前在纹枯病重 病区,可选用抗性较好的或轻感病的品种,如鲁麦6、7、12、14号等品种。 2.农业防治 抓紧低洼潮湿田的改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实行合理轮作,减少播 量,控制田间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实行配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增 施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麦苗贪青晚熟,诱发病害加重危害。 3.药剂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应以种子处理为重点,重病田要辅以早春田间接力喷药,可采 用两种防治模式,有效控制该病为害。 (1)对于种植感病品种和早播发病重的麦田,秋播时用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干种重 量的0.1%~0.15%,因拌种后会影响发芽率,每50公斤种子加进75毫升赤霉素,起到逆转的作 用,也可以加进增产菌10克混配拌种,可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并能兼治其它土传病害和 苗期锈病、白粉病。如据天气预报春季雨水多,纹枯病有大发生的趋势,对于重病田, 可在小麦起身期喷一次井岗霉素。 (2)对于晚播未拌种的麦田,如果田间病株率为10%或病情指数达2~3级时,在小麦 起身期,每亩用井岗霉素8~10克,兑水50~60千克,喷麦苗基部,7天后再喷第二次。 孕穗期每亩用粉锈宁10~15克兑水120千克喷雾。如果病虫同时发生可采用与防治麦蚜、 粘虫的农药混用,便可达到兼治的目的。 如果纹枯病在秋苗期发生早且重,暖冬年或春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病害有可能大 发生时,防治指标应从来掌握,防治时间应适当提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56
症状: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 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 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