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18
做任何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对待高考如此,对待作文也应如此。从2001年的“诚信”,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全国题)、“规则”(北京题),再到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全国题)、“转折”(北京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宽广的写作天地。怎样写好话题作文?怎样做好写作文的准备? 注重平时积累整理现有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缺少材料,写出来的也只能是无病*的故作姿态。据历届考生反映,在考场上是来不及“搜集”、拼凑什么材料的,多数时候,是看清题目要求后,“来不及细想,拿起笔就写了”。可见,只有大脑中充满并“活跃”着写作需要的材料,才能在构思时有所仗恃,才能下笔千言不离谱。因此,积累和整理现有的材料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需要整理的材料有:自己经历过的值得记忆和说起的人物、事件、物品;看过的故事与文章;背诵过的富有诗意或哲理的名言警句;好的值得模仿和借鉴的结构与段落等等。这些材料来自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自平时阅读过的作品与课文,来自日常的所见所闻,来自与人交流后的感受与思考,来自师长们的教诲和启示。 多方面思考写作材料 1.我与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我们历来提倡的。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一切与未来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生活的内容,都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不论学习多么紧张,都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比如“神舟5号”发射成功,圆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梦;中国防治传染性疾病,众志成城,共渡了难关;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真正实现了婚姻自主等等。这些事,反映着科学的进步,国力的增强,法制的健全和人文的进步,那么,这些进步因何而来,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都需要认真思考。思考,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意识和人生境界上发现问题,提高认识。 2.我与人生——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分析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会发现这方面的内容比例最大,比如“鸟儿的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战胜脆弱”、“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转折”、“规则”、“寻找”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看他们是否品学兼优。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我们曾经怎么想、怎么做的;还将怎么想,怎么做;还可以怎么想、怎么做。根据这样的思路去思考、整理“自己的历史”,以便准备出最生动、最新鲜、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3.我与科学未来——这方面的话题,虽然考得不多,直接相关的题目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但也应有所准备。因为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的科学素质指数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像看科技展览,听科技报告,看科学书籍等等,我们都做得很差。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如果国民的科学素养低,那持续发展的可能就小,谁也不愿意看到刚刚兴盛起来的国家没有发展前途。以前有过这样的题目:“与我喜欢的科学家对话”、“与我崇拜的科学家生活一天”等,都是很有意义的作文题。如果文题是“与未来的科学对话”、“面对克隆的我”、“未来的交通与生活”、“停电之后”,又该写些什么呢? 4.我与历史文化——历史是浩瀚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个小窗口来认识历史,这些“小窗口”,就是阅读过的文章与看过的影视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准备名篇佳作的读后感、影视的观后感。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有诗词曲赋、京剧歌舞、礼仪习俗、吃穿住行等,这些传统文化表达的是怎样的内容?所以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何在?该怎样欣赏?它曾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对历史文化,是敬它、爱它、亲近它,越来越多地把它消融在血液中自觉传承,还是不了解它、抵御它,直至陌生、远离了它?历史文化在哪些事、哪些问题上,曾影响了我? 5.关于自我——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具有自立的精神,独特的个性,独到的见解,这个社会必定是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如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社会必定是没有生机、毫无创造力的。那么,一个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到底有多重要?怎样才是对一个人,对一个生命的最大尊重?尊重个体、张扬个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张扬个性与发挥群体优势的区别与联系在哪里?进而思考我的成长、我的品质、我与他人的关系、我的奋斗目标、我想为社会做的事情等等。总之,作文材料的来源,除了对问题的思考外,还应对所学课文和课外阅读过的文章,按类别进行整理。名言警句、名人事例,也都在这个范畴中。 审清题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审题就是弄清楚写作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全文的构思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好像下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稳操胜券;全局情况未弄清,就贸然下笔,结果肯定非常糟糕。 审题时应看到题中暗含的指向性内容 审题要看清题目要求的写作角度或内容、字数、文体、写作方法、特殊的限定等,这些一般是考生比较重视的。考生容易忽略的,是文题中暗含的指向性的内容,只有看到了这层意思,审题才审到了关键。看两个例子—— 例一、200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同学甲”就事论事,从反面论述足球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同学乙”展开有机联想,由球场规则推及到校规、交规,强调“规则”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同学丙”从生活现象出发,对“规则”的局限性提出质疑;“同学丁”提出“规则”不是死的,可以适当修改。这暗含的指向性就是:你既可以从正面或反面谈规则的重要,也可以就具体问题谈修改规则的必要;既可以抨击不守规则的现象,也可以谈完善规则的必要。 例二、2001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一则寓言,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候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作文材料中提示着写作方向,只有在审题时注意到这种指向性,才能打开思路,想得深远,才能为作文找到正确的立意和内容。 全方位练习审题,多角度思考 怎样做全方位的审题练习?第一,要对高三以来作过的题目进行一次整理,看自己所作的文章,是否真的准确理解文题的含义了;同时要反思:这个文题的写作,还可以有哪些角度,哪个是最佳的?此外,应借鉴一下同学的佳作,看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以便扬长避短,丰富思考。第二,面对新的作文题时,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在准确理解题意后,看哪些是可以写的,共有多少种角度;在诸多角度中,哪些是最有新意、最值得写的。作文完成后,应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以开阔思路,弥补不足。 审题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要理解话题的准确含义。比如“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如果只理解为“诚实”、“真诚”或者“讲信用”,就不够全面准确;“转折”,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如果只想到了“一次挫折”、“一次选择”、“一次成功”就偏离了题意。二要紧扣话题,不要背离。比如有的考生写:“规则是束缚人们心灵的枷锁,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规则是为人治人而定的,应该破除。”其立意与观点就背离了“规则应该遵守,应该按时代要求修改已不适用的部分”这个指向。 想清楚自己观点,做到推理严密、语句美丽文章或以深刻的见地让人信服,或以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动,或以严密推理让人思考。见识的增长与情感的提升,是渐变的过程,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奏效;但语句的美丽与推理的严密,可以尽力为之,短期内见效。推理严密,是对问题的论述清晰透彻,语句呈因果式连结,前句为果,后句为因,丝丝入扣,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展开方式或呈纵横状:从个人到集体,从局部到社会,从古代到现在,从中国到世界;或呈对比状:先进的、乐观的、向上的,与落后的、悲观的、消极的,相形之下,见出优劣;还可以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想清楚自己的观点,做到推理严密不是太难。语句美丽,指的是语句工整,善用修辞,善于引用或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