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5:13
(1)开花与结果特性 采用种子繁殖的植株,于第二年春开花,开花株率约30%;用根状茎繁殖的植株,当年5月开花,开花株率73%;二年生以上花期稍有提早。
从显蕾到第一朵花开放约11~25天,开花期的迟早与开花期的温度有关;开花时间,以始花后2~8天开花最多,占开花总数89.08%,一天内则以上午7~9时开花最多,约占开花总数80%以上。
一般花期5~8月,果期8~10月,但花期很长,至9月份还有开花的。
(2)种胚发育 果实的生长发育从子房膨大到胚发育完全需三个主要阶段,即果实膨大期(9~12天)、种子增长期和胚的发育期(40天以上)。每个生长期进展的速度取决于当时的温、湿度条件,5月开花所结的果实,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约需60~70天;7月份开花者,完成全部生育过程需50天左右,而9月后开花者,种胚来不及发育温度就下降,停止生长。据观察同一果序的种子之间,胚的大小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每个种子胚体大小不同,完成胚后熟所需时间也有明显差别。其中最大的胚,达到萌发时的胚长(2.4毫米),在适宜温度27℃条件下,需15天,胚于此期间增长1倍左右;最小的胚,达到种子发芽时的胚,需30~40天以上。胚于此期间增长2.0~2.5倍,如温度低时,此过程明显推迟。
种子千粒重为9.62克,一般发芽率只有40%~60%,由于种子成熟度不一,致使种子的发芽极不整齐,发芽率也较低。采用低温砂藏处理可大大提高发芽率,低温(5℃左右)砂藏处理30~40天效果较好。如种子经低温砂藏处理(1~3℃30天)播种后可使种子发芽提早9~10天,发芽率达88%~91%。生产上应采收8月以前开花所结的种子播种。
种子发芽温度20~30℃,有足够湿度,约25~28天出苗,如低于10℃或高于30℃,则发芽受到抑制。
(3)根状茎的生长特性 穿山龙根系生长是从3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约200天,以8~9月增长迅速,其中无性繁殖者,当年增长率为167.4%,第二年为90%;有性繁殖的增长速度,远较无性繁殖者缓慢。而薯蓣皂甙的含量,无论是有性或无性繁殖以及不同年龄根茎间,无明显差别。
穿山龙根系在土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壤上层,无性繁殖一、两年根系垂直分布,幅度约10~40厘米,水平分布幅度半径为21.5~66厘米;有性繁殖根系的垂直分布与无性繁殖基本相同,水平分布幅度半径为21.5~38厘米。
薯蓣皂苷的形成,依苗期观察,发现播种出苗后,生长约20天,根状茎即开始出现,薯蓣皂苷元也已经形成,至幼苗后期,含量可达1.14%。同时发现,光照对幼苗后期根状茎的增长和皂甙元的积累起良好作用。
(4)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穿山龙对温度条件适应的范围较广,北京地区生长期间的温度为8~35℃,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植株生长初期,要求稍低的温度,约8~20℃。开花结实期气温高有提早开花和加速果实增长的作用。经观察温度在15~20℃时,同一花序从孕蕾到第一朵小花开放需25天,而气温增高至20~28℃,花开的时间可缩短到11~14天。休眠期适宜较低的温度,高温不利于根茎的休眠和翌春的生长。
由于穿山龙的根系较发达,故有较强的耐旱性,但幼苗期耐旱性较差,在春旱地区,特别是无性繁殖当年,根系尚未充分发育,需适当灌溉,才能保证幼苗成活和正常生长。在植株生长后期,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因土壤湿度过高,而引起烂根死亡。
光对出苗和幼苗初期有不良影响,强光照常会引起叶片干枯和死亡。而幼苗后期和成龄植株,光照对薯蓣皂苷元的累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以中等肥力的砂壤土最好。土壤酸碱度以弱酸至弱碱性较适宜。因较耐旱,尤其适于在山坡地、丘陵或沟坎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