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原,兴复汉室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2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1
一、国力。
这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的一些数据:
魏国:户数103万 人口443万 兵员60万
蜀国:户数28万 人口94万 兵员10.2万
吴国:户数52.3万 人口230万 兵员23万
魏国的国力最强,强到蜀国的数倍,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1、兵力。
魏灭蜀的时候,魏出动了20万大军。除此之外,还有防守东吴、守卫京城、镇驻各地的军队,你想想魏有多少兵马?
而蜀国呢?只有10万兵。其中还有2万在南蛮驻扎,没敢调动,一直到灭国也没敢动,所以蜀国其实只有8万。
20万对8万。
而局部就更差距大了。
蜀的门户的阳平关,在那里有2万蜀军,而魏军由钟会统领10万,诸葛绪后来和钟会合兵,加起来有17万!(还有3万由邓艾统领,*阴平小道去了)
在阳平关局部,兵力居然是17:2!
2、粮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足够的粮草,神马都是浮云。
蜀有多少粮草?
这么说吧,蜀国被灭时,交出了国册,其中统计了*粮仓的库存数,全国的*不吃不喝,只运给士兵吃,也仅够10万大军吃不到一个月。。。。。
而魏此时有多少粮草呢?
仅凉州一带,就足够20万大军吃上几年了。更何况还有中原地区源源不断运来支援。
我们都知道诸葛斩马谡,因为马谡丢街亭。
街亭重要,这一丢,诸葛亮只能撤军。
街亭为什么重要?重要在哪?
因为蜀国粮草少,只求速战,不敢持久战。而魏国粮草多,持久战必胜蜀。
魏国运粮的要道就是街亭。明白了吧。
你看诸葛亮哪一次北伐不是因为粮草问题而头疼的?
你看司马懿阻挡诸葛亮北伐,其实方针特简单,就是持久战,跟你耗粮草。
粮草啊粮草,古代战争第一重要!
3、人口
有人说了,国力不行,那就努力发展几年,搞搞经济建设,等强大了以后再去伐魏灭吴,一统天下。
开玩笑啊~~~~~
凭什么发展经济?根本条件还是人口!
东汉人口5000万,三国时期还剩700多万。
大量土地荒废,无人种植。
在这乱世,想称霸,就必须有强大军队。有强大军队就必须有足够粮草。有足够粮草就必须有人去种植。要人口啊!要农民!
蜀国有多少人?90多万。
魏国呢?400万多,鼎盛时期近500万。三国时期总共才700多万,魏就占了接近三分之二。
蜀那90多万就别提了。
就这点人,你拿什么发展经济?关键是,你发展,人家魏也发展,而且人家发展的更快。
总之就是一句话,魏远远强于蜀,N倍以上!
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的因素重要,谋士、将领的水平就是胜负关键。
但如果国力相差过大,神马都是浮云。
卧龙凤雏又能如何?就是项羽再生,成吉思汉穿越,姜子牙复活,也无法扭转的。
二、人员
1、将领谋士
魏国强将如运,司马懿在晚年的时候更是无敌于天下,走哪灭哪,完全就是个无敌。新一辈的强将也有很多。比如邓艾、钟会、杜预、羊牯等等,随便拿出哪一个,都可以跟关羽张辽他们一个档次的。
而蜀国呢?早期上将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后期甚至没有一个象样的将领和谋士。
仅仅有一个姜维,却连一个邓艾都打不过(邓艾完克姜维,堪称天敌啊!),更何况是钟会、邓艾、诸葛绪的三路大军来灭蜀!
顺便补充一下:
历史没有五虎上将,这也是小说编的。
而且也不能算是“超群”,能和关羽他们站在同一档次的,魏国和吴国这样的人才也不少。
2、君主
看人家魏和晋。
曹操、曹丕、曹睿,英明!好领导!
后面司马氏掌握大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都是好样的。
再看蜀国。
先是刘备,只在位2年,说实话,还不怎么英明!
他修造从成都到白水关的百里长亭,只为享乐。要知道百姓刚刚经历了战火,正需要修养生息的时候啊。而且与此同时,关羽在荆州苦战,眼看就要完了。
他带兵伐吴,导致大败!本来国力就不强,这下彻底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国,再也没有兴盛起来。
之后是阿斗,这个傻儿子。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别提了。
怎么跟人家魏比?
顺便说一下,吴国情况也不妙。
孙权前半生英明,后半生糊涂,简直是荒唐。
孙权之后的皇帝更荒唐。
三、小说YY
什么“得一可安天下”,那都是小说家之言,YY而已。
怎么能把小说当历史来看呢?
作者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看小说就是看个热闹,别当历史。
他就是写“原子弹和氢弹,得一可安天下”,又能怎么样?
小说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1
不会用人,刘备曾说,马谡言过其实,君子察之。而孔明仍然派其守街亭,导致失败。再加上阿斗付不起,生产力不够,故无法匡扶汉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2
其实你错了,以上你所说的只是从《三国演义》里面看来的,其实那小说完全是把蜀国给夸大了。而且夸大的很夸张。
先说关羽吧,其实他一点也不厉害,过五关斩六将等都有夸张的成分,说他不厉害是有根据的。你看他打曹操的时候,被徐晃给挡了,守荆州也没有守住;
再说说诸葛亮,更是被夸大了。其实他一生中几乎没有打胜仗,刚刚出山就连败两场,博望坡和新野,之后的赤壁之战主要还是靠东吴这边,之后的六伐中原都失败了,可见他的打仗能力和手下的武将能力一般。他唯一打的算术漂亮的战只有七擒孟获了,但是那是正规军和野人在打仗
另一方面,他死后,蜀国同样存在了六七十年,所以诸葛亮的能力只是一般般
至于能力一般,为什么还有一直北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正统,是汉室的后人,汉室的后人是不能允许外姓人当皇帝,一统天下的。如果汉室后人建立的蜀国能容忍外姓人当皇帝,那么他们的正统地位也不保
所以就算国力再怎么贫困,依然要坚持北伐,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2
1、实际情况决定,在加上马谡等人的重大失误。
2、蜀国头头太肉了!
3、历史上这种人多了,空有一身本领,未能实现抱负!也就是:历史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3
国家实力弱。又不能出奇制胜,单拼国力步步推进的话凭什么打赢?而且北伐次数太多了,几年时间就六出祁山,每次攒点兵力粮草就拿去消耗掉,每次攒点就消耗掉。一没爆发,二没后劲。好几次是粮草跟不上只能打道回府。
到了诸葛亮的时代基本上没什么厉害将军和谋臣了,诸葛亮本身不擅长发现人才,而且权利抓的太紧事必躬亲,手下人缺乏锻炼机会。单从人才比拼落后太多了。蜀汉五虎四相不是来自中原就是来自荆州,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敛下的家底,单单蜀地的人才根本不能拼过拥有中原的曹魏。
以弱胜强有个很好的例子,勾践灭吴,那是靠的十年生养十年教育,最后一战确定胜局。诸葛亮做了丞相后一直担心没军功威望,结果缺了点耐心。不然蜀汉未必没有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44
读读易中天的《品三国》之以守为攻可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