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15
语出《六祖坛经》
六祖在出来弘道的时候,明确指出”佛性不二“的思想,佛性是众生本有的灵觉之性,此性出生一切法,法是相对成立的,善法恶法,有无、对错、高下、净垢等等一切都属于佛性产生的内容。
六祖说:
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如上可知,菩提就是佛性,就是披露一切相的那个非相。针对卧轮禅师的”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的小乘偏空理论,六祖直接判定为”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小乘人认为修行需要断除人间烟火,通过静坐来消除内心的各种念头和情感,以此来达到所谓”寂灭“的禅定状态,然后才能*成菩提道果。而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直指就是通过事相或者物相来启发你感悟不属于任何相任何法的”自性“,自性就是心,心即是佛,但有纤毫一法一相即是尘垢,还没有见性,还是执着于相。若论佛法,一切现成,一切法都是佛法,诸法实相是非相。
金刚经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