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平静的叙述,苦难的反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07: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8:55
今天花一天时间把余华的《活着》看完了,看完之后我只想说,“x,作者太狠了吧!全部人都死光了,就只剩福贵没死。”
笔者说这话不是想说作者的不是,而是想说作者把福贵一家写的实在是太惨了,惨的我自己看了也跟着掉眼泪。他大爷的,读书就读书,有必要搞得这么煽情吗?害得我浪费了这么多纸巾。
作者从头到尾的叙述都是以很平静的口吻讲述着一个人一生的心酸史,你看了以后心里可不平静,除非你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不然你一定会为小说人物命运的悲惨去跟着叹息的。我在想现实会不会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答案是还真有,现实真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不过不是同一个时代罢了。
我看着这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叫《活着》,我觉得作者应该是想说虽然生活很惨,但是人的内心依然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当然了这个是我个人这么去理解的,至于作者怎么想的我不知道。
看看现在的时代,再看看小说的时代,我还是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比那时候强。可是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人自身的命运似乎是并不会随着时代去变化的。人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稳定的不变的规则所掌控,从古到今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也就是说不管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的命运都差不多,都有穷的,富的,有好的,有不好的。这部小说只不过放大了穷的不好的那部分,他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命运轨迹。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也都过过那样的苦日子。看到福贵被*抓了壮丁这个段落时,我就想到了我的太爷爷,以前我就听父亲说太爷爷那会在县城里就差点被路过的*军队抓了壮丁,后来听说是太爷爷家里跟县太爷有点私人交情托关系才没有被抓走的。我想如果太爷爷真的被抓了壮丁的话,那后来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我的出生了。
人物的故事可以虚构,但是这些事却应该是有原型的,基本上人们都会有一种感同身受。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看了这部小说之后就会拿着这本书对后辈儿孙们说他们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想想那时候也是真苦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老人们回忆着以前的点点滴滴,再看着余华的《活着》,心里也会颇有些唏嘘吧。
总之这部小说写的很平淡,很真实,平淡之中叙述得苦难更加的让人印象深刻。那久远的苦难被时间的流水一遍一遍的冲刷着,那苦难的记忆也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磨灭着,那以前对于苦难的述说自然就会变得平淡起来了。可是虽然平淡,却也足见真情,这篇小说写的确实不错,我有点后悔我是30多岁才读到了这篇小说;不过其实我也并不算后悔,假如我没有这十几年在外地的生活经历的话,我相信我也理解不了小说中的那种苦。
因为经历过痛苦,所以对小说更加理解;因为尝试着想摆脱痛苦,所以才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日子。经历人生,才能更加不会轻易去胡折腾。经历过苦难,人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现在确实是“身在福中”。有的人其实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不反省,他也不知道现在的日子好过,他抱怨一切,那是因为他没有那种经历。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就是这样的,他吃过苦,所以他才知道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福——即便他最后好像也没有享到福,或者说他年轻的时候福已经享的够多了。
最后笔者要说到人还是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即便生活蹂躏你千百遍,你也依然要感恩,感恩你还活着——是的,你还在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大家可以去读一读作家余华的这部小说,真的是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