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都城 战国七雄都城 秦代都城 汉代都城分布如何,结合自然地理特色简述其定都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2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2:19
西周都城
镐京
战国七雄都城
秦 1.西垂
2.秦邑
(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 汧邑
(陕西陇县南)
4. 汧渭之会
(陕西眉县东北)
5. 平阳
(陕西眉县西)
6. 雍
(陕西凤翔县治)
7. 泾阳
8.栎阳
(陕西临潼县北)
9. 咸阳
(陕西咸阳市东)
赵
邯郸
齐
营丘
楚
1. 丹阳
湖北枝江县
2. 郢
湖北江陵县北
3.陈
河南淮阳
4.寿春
安徽省寿县
韩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魏
1.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2. 大梁
(河南开封)
燕 蓟
秦代都城
咸阳
汉代都城
长安 洛阳
汉代都城分为两个都城(北部和南部)啦。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龙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带,距今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其作为都城的历史近350年,汉长安城遗址实际使用年代近800年,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揭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公元前199年,丞相萧何提出“非壮丽无以重威”,营建未央宫,立东闹、北闹、前殿、武库、太仓。惠帝三年、五年筑长安城墙,六年建西市。武帝元朔五年,在城南安门外建太学。元鼎二年修柏梁台。太初元年,在城西上林苑修建章宫,其东修凤阙,高20余丈;其北开凿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流洲、壶梁,并建神明台、井于楼,高50余丈。太初四年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至此,西汉长安城规模初定。平帝元始四年,在长安城南修建明堂、辟雍,从而结束了西汉王朝对其都城的营建。王莽篡位后下令拆除汉上林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官等10余处建筑,将所得材料在城南营建新朝九庙,耗资数百万,卒徒死亡近万人。光武帝灭莽后东汉建立,刘秀祭把高庙和西汉11陵,并修长安宫室。
汉长安城三大宫之一的长乐宫位于城东南,周长9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面积的1/6,宫内共有前殿、宣德殿等14座宫殿台阁。未央宫位于城西南,始终是汉代的*中心,史称西宫,其周长9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城面积1/7,宫内共有40多个宫殿台阁,十分壮丽雄伟。建章宫是一组宫殿群,周围10余公里,号称“千门万户”。汉长安城以其宏大的规模、整齐的布局而载入都城发展的史册,汉代以后,虽还有几个小王朝建都于此,但长安城永远失去了盛汉时的光彩。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后,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修筑扩建起一座更大规模的都城,自此这座城市作为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时期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30多年之久, 学术界将它概称为“汉魏洛阳故城”。
[编辑本段]汉代木构建筑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楼阁建筑开始兴起。战国以来,大规模营建台榭宫殿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有迹象表明己逐渐应用横架。长时期建造阁道、飞阁,促进了井干和斗拱构造的发展,在许多石阙雕刻上己看到一种层层叠垒的井干或斗拱结构形式。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文献所记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
绿釉陶望楼
木构楼阁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东汉中后期的墓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车、船模型大量出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
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东汉碑村,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它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高颐阙保存完好。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檐之间相距十分紧密。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斗拱,支撑着檐壁。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亦反映出汉时精湛的工艺水平。
冯焕阙位于四川渠县赵家坪,建于东汉,是四川现存诸阙中时代最早者。现仅存左阙主阙。通高4.6米,由台基、阙身、楼部及顶盖四部分构成,用灰黄砂石五层垒砌,形似楼阁式木建筑。阙身正面柱间有隶书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造型典雅,雕刻精炼。冯焕于公元121年遭陷害入狱,卒后始平反。此阙当建于平反之后。
下面是一个汉代组合形体建筑的例子。图中有二层楼阁一座,楼两边子母阙各一。中部的建筑为庑殿顶,正脊平直,立柱粗硕,上施一斗三升拱,檐下似乎还有一条斗拱带。楼的两层都设有卧棂栏杆,栏杆后有坐有人物,好象正进行着一场宴会。在主建筑两旁的阙上也有层层的斗拱,阙身上还雕刻着动物的图案。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富于变化,气氛庄重而热烈,也许正反映了汉代地主阶层奢华的生活场面。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说道这里,我门不得不提一提汉代的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不绝。
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CA摇奔创呵镎焦�钡睦硐敕桨赶嗤�?
[编辑本段]院落组群
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试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编辑本段]汉代陵墓
汉陵基本上和秦陵差不多,也是人工筑起的巨大四棱锥形坟丘(上方)。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周以城垣,驻兵,设苑囿,迁富豪成陵邑,多半死前筑陵,厚葬,并以陶俑殉。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表、使纪念性增强。墓结构技术亦大有进步,防水防雾,且出现空心砖墓,砖穹窿,取代了木椁墓。墓的平面布局受住宅建筑影响而渐趋复杂。
[编辑本段]秦汉建筑技艺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木构架建筑
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常饰有凤凰。由以上这些,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象。汉代歇山顶不多见,从广东出土的一件明器(左图)中可见当时的歇山形状是由*悬山顶和四周单庇顶组合而成的,并且檐口微微起翘,可能是当时南方的建筑风格。
通过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可知,当时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台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汉代的栏杆有卧棂栏杆,斗子蜀柱栏杆,柱础的础质难辨,式样简单;台基用砖或砖石混和的方法砌成;门为版门、还有石木门;窗的纹样有直棂窗、斜格窗和锁纹窗,还有天窗;天花有覆斗形天花和斗四天花;柱有圆柱、八角柱、方柱和等,有的柱身表面刻竹纹或凹凸槽。方柱柱身肥而短,有收分,上置栌斗;方形双柱指房屋转角常每面用方柱一个,各承受一方面的梁架,这种做法后代逐渐减少。
玄武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秦咸阳秦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但在秦的建筑遗址内使用石构件均不多,加工精度也不高,说明青铜工具加工石材不易。晚到西汉前中期,砖石拱壳才出现,初步具备造砖石房屋的技术条件,但这时木构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都城是*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2:19
西周都城
镐京 洛邑
战国七雄都城
秦 1.西垂
2.秦邑
(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 汧邑
(陕西陇县南)
4. 汧渭之会
(陕西眉县东北)
5. 平阳
(陕西眉县西)
6. 雍
(陕西凤翔县治)
7. 泾阳
8.栎阳
(陕西临潼县北)
9. 咸阳
(陕西咸阳市东)
赵
邯郸
齐
营丘
楚
1. 丹阳
湖北枝江县
2. 郢
湖北江陵县北
3.陈
河南淮阳
4.寿春
安徽省寿县
韩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魏
1.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2. 大梁
(河南开封)
燕 蓟
秦代都城
咸阳
汉代都城
长安 洛阳
自然地理特色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都城是*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2:19
西周都城
镐京
战国七雄都城
秦 1.西垂
2.秦邑
(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 汧邑
(陕西陇县南)
4. 汧渭之会
(陕西眉县东北)
5. 平阳
(陕西眉县西)
6. 雍
(陕西凤翔县治)
7. 泾阳
8.栎阳
(陕西临潼县北)
9. 咸阳
(陕西咸阳市东)
赵
邯郸
齐
营丘
楚
1. 丹阳
湖北枝江县
2. 郢
湖北江陵县北
3.陈
河南淮阳
4.寿春
安徽省寿县
韩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魏
1.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2. 大梁
(河南开封)
燕 蓟
秦代都城
咸阳
汉代都城
长安 洛阳
汉代都城分为两个都城(北部和南部)啦。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龙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带,距今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其作为都城的历史近350年,汉长安城遗址实际使用年代近800年,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揭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公元前199年,丞相萧何提出“非壮丽无以重威”,营建未央宫,立东闹、北闹、前殿、武库、太仓。惠帝三年、五年筑长安城墙,六年建西市。武帝元朔五年,在城南安门外建太学。元鼎二年修柏梁台。太初元年,在城西上林苑修建章宫,其东修凤阙,高20余丈;其北开凿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流洲、壶梁,并建神明台、井于楼,高50余丈。太初四年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至此,西汉长安城规模初定。平帝元始四年,在长安城南修建明堂、辟雍,从而结束了西汉王朝对其都城的营建。王莽篡位后下令拆除汉上林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官等10余处建筑,将所得材料在城南营建新朝九庙,耗资数百万,卒徒死亡近万人。光武帝灭莽后东汉建立,刘秀祭把高庙和西汉11陵,并修长安宫室。
汉长安城三大宫之一的长乐宫位于城东南,周长9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面积的1/6,宫内共有前殿、宣德殿等14座宫殿台阁。未央宫位于城西南,始终是汉代的*中心,史称西宫,其周长9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城面积1/7,宫内共有40多个宫殿台阁,十分壮丽雄伟。建章宫是一组宫殿群,周围10余公里,号称“千门万户”。汉长安城以其宏大的规模、整齐的布局而载入都城发展的史册,汉代以后,虽还有几个小王朝建都于此,但长安城永远失去了盛汉时的光彩。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后,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修筑扩建起一座更大规模的都城,自此这座城市作为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时期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30多年之久, 学术界将它概称为“汉魏洛阳故城”。
[编辑本段]汉代木构建筑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楼阁建筑开始兴起。战国以来,大规模营建台榭宫殿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有迹象表明己逐渐应用横架。长时期建造阁道、飞阁,促进了井干和斗拱构造的发展,在许多石阙雕刻上己看到一种层层叠垒的井干或斗拱结构形式。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文献所记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
绿釉陶望楼
木构楼阁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东汉中后期的墓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车、船模型大量出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
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东汉碑村,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它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高颐阙保存完好。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檐之间相距十分紧密。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斗拱,支撑着檐壁。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亦反映出汉时精湛的工艺水平。
冯焕阙位于四川渠县赵家坪,建于东汉,是四川现存诸阙中时代最早者。现仅存左阙主阙。通高4.6米,由台基、阙身、楼部及顶盖四部分构成,用灰黄砂石五层垒砌,形似楼阁式木建筑。阙身正面柱间有隶书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造型典雅,雕刻精炼。冯焕于公元121年遭陷害入狱,卒后始平反。此阙当建于平反之后。
下面是一个汉代组合形体建筑的例子。图中有二层楼阁一座,楼两边子母阙各一。中部的建筑为庑殿顶,正脊平直,立柱粗硕,上施一斗三升拱,檐下似乎还有一条斗拱带。楼的两层都设有卧棂栏杆,栏杆后有坐有人物,好象正进行着一场宴会。在主建筑两旁的阙上也有层层的斗拱,阙身上还雕刻着动物的图案。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富于变化,气氛庄重而热烈,也许正反映了汉代地主阶层奢华的生活场面。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说道这里,我门不得不提一提汉代的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不绝。
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CA摇奔创呵镎焦�钡睦硐敕桨赶嗤�?
[编辑本段]院落组群
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试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编辑本段]汉代陵墓
汉陵基本上和秦陵差不多,也是人工筑起的巨大四棱锥形坟丘(上方)。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周以城垣,驻兵,设苑囿,迁富豪成陵邑,多半死前筑陵,厚葬,并以陶俑殉。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表、使纪念性增强。墓结构技术亦大有进步,防水防雾,且出现空心砖墓,砖穹窿,取代了木椁墓。墓的平面布局受住宅建筑影响而渐趋复杂。
[编辑本段]秦汉建筑技艺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木构架建筑
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常饰有凤凰。由以上这些,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象。汉代歇山顶不多见,从广东出土的一件明器(左图)中可见当时的歇山形状是由*悬山顶和四周单庇顶组合而成的,并且檐口微微起翘,可能是当时南方的建筑风格。
通过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可知,当时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台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汉代的栏杆有卧棂栏杆,斗子蜀柱栏杆,柱础的础质难辨,式样简单;台基用砖或砖石混和的方法砌成;门为版门、还有石木门;窗的纹样有直棂窗、斜格窗和锁纹窗,还有天窗;天花有覆斗形天花和斗四天花;柱有圆柱、八角柱、方柱和等,有的柱身表面刻竹纹或凹凸槽。方柱柱身肥而短,有收分,上置栌斗;方形双柱指房屋转角常每面用方柱一个,各承受一方面的梁架,这种做法后代逐渐减少。
玄武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秦咸阳秦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但在秦的建筑遗址内使用石构件均不多,加工精度也不高,说明青铜工具加工石材不易。晚到西汉前中期,砖石拱壳才出现,初步具备造砖石房屋的技术条件,但这时木构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都城是*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2:20
西周都城
镐京 洛邑
战国七雄都城
秦 1.西垂
2.秦邑
(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 汧邑
(陕西陇县南)
4. 汧渭之会
(陕西眉县东北)
5. 平阳
(陕西眉县西)
6. 雍
(陕西凤翔县治)
7. 泾阳
8.栎阳
(陕西临潼县北)
9. 咸阳
(陕西咸阳市东)
赵
邯郸
齐
营丘
楚
1. 丹阳
湖北枝江县
2. 郢
湖北江陵县北
3.陈
河南淮阳
4.寿春
安徽省寿县
韩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魏
1.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2. 大梁
(河南开封)
燕 蓟
秦代都城
咸阳
汉代都城
长安 洛阳
自然地理特色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都城是*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西周都城 战国七雄都城 秦代都城 汉代都城分布如何,结合自然地理特色简 ...
汉长安城以其宏大的规模、整齐的布局而载入都城发展的史册,汉代以后,虽还有几个小王朝建都于此,但长安城永远失去了盛汉时的光彩。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后,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修筑扩建起一座更大规模的都城,自此这座城市作为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30多年之久, 学...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雍城是秦国的重要都城,历时三百多年,直到秦朝统一六国。接着是赵国,赵国的建立者也是商纣王的大将蜚廉的后代。赵国的都城最初设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后来迁至中牟(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或鹤壁市山城区),在灭掉中山国后,赵国定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区西南郊)。魏国的建立者是周文...
从都城变迁中分探索战国七雄实力的变化,为何秦国能统一天下?
晋分三家之后,安邑便是魏国的都城。战国初期,三晋结为战略同盟,由于地理因素,魏国只能向西扩张,安邑恰好处于魏国的西边。当都城是安邑时,表示魏国的战略重心在西方,这段时期秦国被打得抬不起头,甚至差点灭亡。公元前361年,三晋联盟破裂,魏惠王为了找回霸主地位,计划吞并赵、韩两国,于是把重心...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的都城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迁都次数是最少的,最初的都城是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一说迁都于前354年,当年商鞅领兵大破魏军,魏惠王被迫迁都大梁避其锋芒),从此大梁一直作为魏国的都城,直到魏国灭亡。因都城为大梁,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
战国七雄的都城曾繁华一时,如今在哪些地方,发展又如何?
秦国:都城咸阳,现在是三线城市 秦国在经历了九次迁都后,最终定都咸阳。咸阳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如今咸阳的城市规模仅为三线,与秦朝时期的辉煌相比,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咸阳的具体位置在今天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区窑店街道至正阳街道之间,尽管当地仍...
战国七雄都城的位置介绍
临淄 齐国是周代东方第一大国,春秋战国时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因此临淄作为其都城,历史上极为繁荣。分民众生活的大城和国君居住的小城,两城相连,周长21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门。城内干道纵横交错,排成“井”字形,并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城外还有埋葬齐国六位君主的...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
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
战国七雄的国都分别在什么地方,现在发展的怎样?
一、秦都咸阳(陕西咸阳)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国都在咸阳,后来统一天下才定都西安。后来项羽打败秦军,毁了咸阳,咸阳彻底失去了发展成为顶级城市的机会。如今的咸阳是陕西省的地级市,与西安相邻,从当年的秦国都城到现在,一直未曾改名。▲咸阳 在2020年最新的城市排行榜中,咸阳位列三线城市。2019年GDP...
战国七雄的都城设在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呢?
而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诸侯国们大部分都经过了数次迁都,真正探究起来比较复杂,这里只简单说一下战国七雄的都城。战国时期的这七个诸侯国,唯一没有迁都的就是老牌诸侯国齐国。当然,虽然说齐国从西周初期就建国,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知道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姜太公建立的吕齐已经被...
春秋战国,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1.秦国——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2.齐国——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3.韩国——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