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4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34
一些恒温动物(哺乳类与鸟类)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行为。哺乳动物中的单孔目、有袋目、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及灵长目中的个别种类,鸟类中的褐雨燕及蜂鸟等都有冬眠行为,称之为冬眠型动物。这类动物体型较小而代谢率较高,比大型的恒温动物,相对地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恒定体温。熊及臭鼬等动物在冬季呈麻痹状态,但体温不降低或降低少许,且易觉醒,有半冬眠动物之称。变温动物到冬季亦呈麻痹状态,但它们的体温是随环境温度被动地变化,在温度降低到可耐受温度以下时,不会被激醒,而是被冻死。这种行为与恒温动物的冬眠完全不同。称之为蛰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34
动物冬眠时,呼吸、心跳、新陈代谢等会降到最低,以便动物度过难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35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能维持它的生命。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35
这个我也很好奇哦,,,可是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