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30 23: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21:13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生命降临到了一个家庭,虽然欢喜有余,但是也伴随着一堆的忧愁、焦虑。面对弱小的新生命,妈妈们大多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但是大多是第一次当父母,对于照顾这个小宝宝还真是充满了忐忑,主要原因就在于,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家长学会读懂宝宝的手势语言十分必要。
刚荣升宝妈的同事燕子,最近被孩子弄得整天十分焦虑。仔细一问原来是最近孩子特别闹腾,总是把身边的东西扔的到处都是,奶粉喝到一半就扔奶瓶,牛奶溢得到处都是,看到自己满身牛奶还咯咯地笑。
有时吃饭也不消停,拿着勺子不停地敲,把饭扬得满桌子满地,孩子奶奶说:“这小闺女成心捣乱,你看她弄得到处都是,自己笑得多开心,真是欠揍。”燕子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她觉得孩子这么小懂什么,哪有什么成心不成心的,顶多就是孩子觉得这样好玩,所以才笑,至于说孩子欠揍吗。
一家子人都是围着孩子转,就因为孩子这点事,婆媳关系都出现了问题。于是办公室里的同事们纷纷劝导燕子,有的说“还是不要因为这点事和婆婆闹矛盾,弄清楚孩子捣乱的原因最重要,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孩子肯定不是成心捣乱,每个动作、手势都是有内涵的。”“有什么内涵呢?我真得好好学习一下宝宝的语言。”燕子虚心求教。
“孩子的成长有着自己的规律和阶段,现在就是到了孩子手部动作发展的阶段,每个动作和手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都是有原因的。”同事这样告诉燕子。
那么孩子的手势动作到底代表了什么?孩子总是乱抓东西,敲敲打打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生儿紧握拳头源于生理因素。宝宝在刚出生时,都会紧握着自己的小拳头,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生理原因导致的。主要是神经系统还未开始发育,对自己的小手还没有形成控制力,因此就会表现出握拳、弯腿、蜷缩状态。
但是孩子大一点以后,已经具备了控制手掌张开的能力之后,很多宝宝依然经常握紧双拳,这就表明宝宝可能是紧张害怕了。比如宝宝在洗澡的时候,就会握紧自己的小拳头,这时就是宝宝有些紧张了。此时需要妈妈轻声安抚一下宝贝,帮助宝贝消除紧张情绪,使宝贝神经放松下来。当宝贝身体感到舒适放松时,小拳头也就自然张开了。
如果宝宝经常性地握紧拳头,妈妈们就需要仔细思考是否宝宝生活的环境有些问题,使宝宝总是感到不安。此时,妈妈应当经常性地多去拥抱宝宝,给宝宝做做按摩,多去*宝宝的小手,捏捏手指、轻轻拍拍手背,拿起宝宝的手亲一亲,让宝宝的手放松下来,同时也是让宝宝心里感到放松。
还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宝贝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小手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除了大声啼哭,就是通过自己的小手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宝宝也会用自己的小手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开始变得喜欢敲打、抓东西、扔东西等等,这些都是源自于宝宝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初始阶段就是“感觉运动阶段”。也就是说,婴儿是通过感觉来发展思维的,而婴儿的主要感觉就是来自于身体,手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脱离了母体后,婴儿适应了这个新环境,开始发现这个奇妙的世界,于是对身边的一切都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具体表现为会对身边触手可及的东西敲敲打打,甚至抓、扔,然后会非常开心,这是因为宝宝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宝宝在用手触摸物体时,那种触感会传递到大脑,使大脑受到刺激。而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同时会传递给大脑,使大脑运转,宝宝的思考也就产生了。而当宝宝敲打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响声,就会让宝宝思考比较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宝宝会发现每个物体都是不同的,并暗自在自己的大脑中做了连线,对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也就有了初步的定义。
宝宝用手抓、扔物体,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小肌肉,也就是精细动作。爸爸妈妈们不必怀疑孩子的本质问题,相反,应该高兴此时宝宝处于热情探索的阶段,应适时给予宝宝支持,比如给宝宝提供一些易于抓握的东西,把尖锐物品收起来,避免宝宝受伤。
家长们了解了自家宝宝为何乱扔东西了之后,就不必再焦虑了!更不要制止宝宝的探索行为了,好好学习宝宝更多的手势语言才是最重要的。了解一些启蒙妙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适时提供替代品。
不要制止宝宝把东西放进嘴里。4个月左右的宝宝总是把抓到的东西放在嘴里咬,主要是因为此时即将出牙,牙龈感到不舒服。此时制止宝宝的行为无济于事,而应该提供一些适宜宝宝啃咬的物品,磨牙棒、牙胶等等。
⊙引导宝宝恰当表达情绪。
到了宝宝1岁时,如果仍然喜欢咬东西,就是宝宝表达情绪的行为了,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发现其他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打地鼠游戏就是不错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学会转移宝宝注意力。
宝宝开口说话前的很多手部动作都是源自好奇,而非有明确动机。比如很多男宝宝喜欢玩弄生殖器,此时家长不必过于紧张。生殖器官对于宝宝来说和脚丫、肚脐、耳朵等等一样,都是长在自己身体上的“陌生物品”,宝宝的行为只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此时家长只要用一些玩具或者游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一味地小心谨慎,畏手畏脚,不让孩子碰这个、不让动那个,而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每个动作背后的意图,掌握引导、帮助孩子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呵护宝宝健康成长。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读懂宝宝的手部语言,轻松愉快地养育好自己的宝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21:13
家长为了能够更好呵护孩子要学会孩子用手拍自己,用手指示东西,手指握拳,手一直左右慌。还有宝宝手蹬脚刨的动作都要注意到,给宝宝东西时他手一直扔掉,或者是用手钩东西时也都要看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21:13
揉眼睛,宝宝揉眼睛可能是困了,哭闹不安,可能是饿了,挥舞小手可能是吃饱喝足开心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21:14
如果孩子出现了乱抓东西。敲敲打打的情况。说明孩子异常的兴奋。孩子如果紧握拳头,说明特别的紧张,非常害怕,所以要适当的安抚孩子,帮助孩子,缓解这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