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45
什么游戏?
游戏的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
第二层含义是:是哺乳类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所需的一种降压减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发育期,成熟期都会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第三层含义是: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
玩耍是不是游戏?
首先我们明确,玩耍不是游戏,玩耍只是把生活游戏化,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日常行为的表达。比如,孩子们的扮演父母,孩子扮演师生等。
而游戏就是把父母想传授的知识用游戏的形式表达,游戏是需要设计的,有乐趣点,有逻辑,有结果反馈等。
这么衡量,我们的孩子多数时候只是在玩耍,而不是在做游戏。
孩子玩游戏,鼓励还是控制?
现在关于孩子玩游戏,有两类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类是鼓励孩子玩游戏,主要是真实场景的游戏,一类是控制孩子玩游戏,尤其是基于电子设备的游戏,我们该怎么选择?鼓励还是控制孩子玩游戏?
面对游戏,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
一、线下&线上
这个比较好选,个人建议孩子12岁以下,适合玩线下真人互动游戏;孩子12岁以后可以在家长监督下,适度玩线上游戏。
二、有情节&自创
这个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孩子在8岁以下,适合玩一些有故事有情节的游戏,最好是有大人引导;孩子在8岁以上,适合加入自主性游戏,最好是有大人评判或者孩子自我评判环节。
三、节奏快&慢
游戏节奏的快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很多孩子会拒绝玩游戏,就是因为跟不上节奏,6岁以下都建议慢节奏,年龄越小节奏越慢。6岁以上孩子有一定自控能力,可以按照自己节奏进行游戏。
四、随性&完整
这个是我们很多家长忽略的一个点,孩子玩游戏是随性开始结束,还是有完整性要求?我们研究很多长大后很优秀的人,在孩子时期,对玩游戏也有强烈的结果性要求。比如,游戏结束后,一定要有个自我评判,这样的行为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五、家长参与&不参与
家长适合参与孩子的游戏吗?怎么参与最合理?这个也跟孩子的年龄有关,6岁以下的孩子,建议父母参与并引导孩子游戏;6岁以上孩子的游戏父母可以参与,但不应该是主导,应该是配合孩子们的游戏。
六、复杂&简单
游戏复杂性也跟孩子的年龄有关系,6岁以下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强的游戏;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度选择一些场景多,比较复杂的游戏。
怎么设计游戏?
设计游戏是幼小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幼小教师的必备技能,那么父母需不需有游戏设计能?我认为游戏设计是每一位母亲的必备技能。
只有母亲跟孩子连通后,才能教给孩子一些知识,现在的问题是,小孩子听不懂父母要说的意思,大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内容,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从来都是缺少有效的方法,而游戏,是一个管用的方案。
父母们应该怎么设计一个游戏?这是一个技能,其实也比较简单,有几个关键点把握好,就能设计出孩子喜欢的游戏。
一、选好乐趣点
一个游戏有没有趣味性,孩子喜欢不喜欢,重点就在于乐趣点,而关于儿童游戏的乐趣点,日本专家研究的比较多,总结成分类,主要包括:收集乐趣、养成乐趣、交互乐趣、探索乐趣等四大分类。
收集乐趣,我们很常见,比如集卡片,能换成一个什么礼物;养成乐趣,我们也很常见,以前的偷菜游戏,就是利用养成乐趣;交互乐趣是我们最常见的乐趣之一,比如石头剪刀布游戏;探索乐趣是孩子最喜欢的乐趣之一。
二、设计游戏目标
游戏一定要有目标,培养孩子什么能力,或者锻炼孩子哪项品质,这之最重要的点,如果目标很明确,游戏就容易达到孩子的预期。
三、基于孩子熟悉的场景
一个好游戏,一定是孩子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游戏的场景,游戏故事的背景,比如,设计一个让孩子更勇敢的游戏,我们就可以采用《西游记》孙悟空学习筋斗云的场景,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获得代入感。
四、一定要设计意外
真实的人生充满了意外,游戏一定要有意外,只有意外才有变化,才能每次有不一样的体验,同时,面对意外的能力,也是孩子很需要的一种能力。
五、结果与延伸思考引导
设计结果与延伸思考,是一个游戏最重要的部分,游戏的结束是孩子反思的开始,游戏结束后的总结,影响到这个游戏对孩子的意义。游戏结束的方式,反思的方式,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环节。
六、随机的惊喜
只有随机,才叫惊喜,惊喜不一定都是物质奖励,这个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让游戏变成孩子索取奖励的途径。如果游戏有惊喜,孩子内心就会对游戏有期待,这时候游戏传递知识的价值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