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4:26
1717年法国自然科学家雷诺·埃莫尔(Rene·Reaumur)发表了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异物进入动物体内或动物自身体内生出寄生虫之类的病灶,该动物为保护自身,分泌出以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为主的物质包围异物或病灶而形成类似结石的物体。这个过程就是珍珠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但是,并非所有此类以碳酸钙为主的结石硬块均属珠宝玉石学意义上的“珍珠”。鉴于人们已约定俗成的将其称为“珍珠”。我们只能认为,广义的珍珠可以认为是:动物因保护自身而分泌出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硬块。
不少动物均具有此种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列明了:龙珠、蛇珠、鱼珠、鲛珠以及龟珠等等,并且说明了“珠”的生成部位:龙珠在颌、蛇珠在口等。报刊上也时有报道,某地某人“生下了珍珠”,某人的“眼睛里长出了珍珠”。1987年5月,十八岁的日本*美智子因腹部阵痛和*出血而住进了医院。她已结婚一年,自信已有7个月的身孕。医生检查时却听不到胎音,于是进行剖腹手术。医生惊讶地发现,接生下来的却是一颗重1.36kg的“珍珠”。有人出价20万美元欲购这颗“珍珠”。据查索,1964年,希腊也曾有人诞下“珍珠胎”。其实,这些都是以碳酸钙为主而形成的有机硬块。
雷诺·埃莫尔的研究证明,软体动物最具有分泌“珍珠”的功能,而只有贝类软体动物才能分泌出珠宝玉石学意义上的珍珠。因此,珠宝学所谓的珍珠定义应该是:贝类体内分泌以碳酸钙为主而形成的、外层包以光滑珍珠层的硬性物质(图22-1-1和图22-1-2)。“光滑的珍珠层”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如此,珍珠才能符合珠宝玉石学的四大要素,并非所有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硬块均可以珠宝学意义上的“珍珠”冠名。珠宝业界人士习惯上将没有珍珠光泽的“珠”称为“骨珠”,前面提到的众多“广义”的“珍珠”即属于“骨珠”的行列。
图22-1-1 沙粒等异物侵入贝体形成珍珠
图22-1-2 吸虫寄生形成珍珠
1—外套膜壳侧面上皮细胞;2—血球;3—珍珠层;4—珍珠囊上皮细胞;5—结缔组织;6—吸虫残核;7—吸虫的咽喉;8—吸虫的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