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40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才的前提是*,能自立于社会。成才的标志是成功,即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劳动,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 因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不能设想一个不会自理、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的孩子,而能够在离开父母之后完全独立地生活,独立于社会。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父母所给予孩子的劳动教育,是他们了解社会生活、长大以后参加社会劳动的准备和基础。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一方面做父母的对自己独生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为孩子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孩子的劳动教育,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可获”的种子。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躲避劳动、鄙视劳动成为必然。有时候孩子跟在大人身后也想做点家务活,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就这样,在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对上了学的孩子,父母们总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也不用你做。”孩子被排除在家务劳动之外,就连自理性劳动也由家长来承担。甚至在学习上,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收拾书包,为孩子检查作业、出测验题,替孩子查字典、解难题……这种“全方位服务”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勤奋、勤劳无从谈起。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可以雇人干活,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孩子则学会了花钱找人做值日、写作业……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付出,更需要他们自己在成长中增长才干。父母现在可以替代孩子动手做事,却不能在将来替代孩子在社会上独立做人。辛勤劳动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好逸恶劳将播下失败的种子。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视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劳动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点。孩子参与劳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懂得什么是来之不易,学习处理问题的技巧,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父母要及早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提供跟父母一起做家务的机会,手把手地教,让孩子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在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将对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