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1:05
说的是西晋末司马氏五王(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南渡长江,于建邺 (今南京 )建立东晋王朝的事情。
西晋的末年“八王之乱”后,司马家的五位王爷琅琊王、南顿王、彭城王、汝南王、西阳王、为了逃避战争,他们便一起渡长江,向南逃去。
可最后琅琊王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东晋,建都于今天的南京,于是又衍生出来一个新的说法,就是“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
大体意思就是五匹马横渡长江,最后其中的一匹马成为了龙,这个吉兆暗含的意思就是五位王爷同时渡江,最后建立了新的王朝的那位王爷就是龙的传人。
这位传说中成了龙的王爷也就是建立了东晋的皇帝司马睿,因为本来五位王爷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渡江的,保住性命最重要,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成就,于是使得五马渡江这个典故更加具有历史意义。
司马睿就是后来这个五马渡江典故中龙的指代人物。于是五马渡江的典故更加传奇的流传开了。
扩展资料:
五马:
1、琅琊王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即晋元帝,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2、西阳王司马羕
司马羕(284-329年),字延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三子。
3、南顿王司马宗
司马宗(?—326年),字延祚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四子。
4、汝南王司马佑
西晋宗室成员,武邑郡王司马承的儿子,出嗣司马翼。《晋书》对武邑郡王司马佑没有其他事迹的记载。
5、彭城王司马纮
司马纮(?—342年),字伟德,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玄孙,彭城穆王司马权曾孙,彭城元王司马植之孙,彭城康王司马释之子,晋朝宗室、诸侯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马渡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1:06
又称五马浮江,五马渡江。具体是指西晋末皇族司马氏五位王爷(琅琊王、汝南王、西阳王、南顿王、彭城王)避战乱南渡长江 ,最后琅琊王司马睿于建邺 (今 南京 )建立东晋王朝事。所以民间说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说法。 出处 《晋书·元帝纪》:“ 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 西阳 、 汝南 、 南顿 、 彭城 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东晋 元帝 司马睿 ,原为 琅邪王 。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 五马浮江 ”。唐 张说 《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 南海 。” 故事 五马渡是古都南京的一个地名,位于南京城北幕府山北麓,长江南岸,西距离长江大桥约4公里,东距燕子矶约3.5公里。 五马渡的地名缘于1700年前的一段历史,说的是三国后期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登基之后,抚蜀灭吴,一统天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前后只持续了51年,社会奢侈和贪糜之风日盛,尤其*上失策分封诸王,最终酿成八王之乱,朝廷元气大伤,周边胡族趁机“乱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当时晋惠帝司马衷的发明。公元316年,匈奴汉国将领刘曜攻克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 经历了史上著名的窝里斗加外患频仍,西晋眼看着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公元307年左右,琅琊王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南京),获八王之乱最后的大赢家司马越的批准,与一批司马家族的子孙东渡长江来到江南,图谋建立根据地中兴晋祚,几年后在建康建立了地方政权。公元316年,还在洛阳的晋愍帝司马邺遇害身亡,司马睿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史称东晋,中国由此进入了南北分治的大格局。 五马渡说的就是司马睿东渡的故事,五马指的是五位司马家族的王,分别为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一说为其兄司马雄)。据资料介绍当时一同过江的并不仅仅“五马”,至少有十王以上,但只有前面的“五马”为皇室谪系或近系子孙,其中琅琊王司马睿为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曾孙。而早在八王之乱期间,洛阳当地就流传有民谣“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司马睿率五马渡江正好应了几年前的谶语,而且越传越神,说司马睿渡江后,所乘之马化龙飞去,于是司马睿承接晋之大统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了。 至于司马睿五马渡江的具体位置,据宋代翰林御史张敦颐所撰《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五马渡,图经云: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云。五马之名取此。”后来历代文人墨客对五马渡则多有题咏,如唐代诗人李白有:“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详述五马渡江来龙去脉。宋代王安石诗《答张奉议》:“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曾极诗《五马渡》:“仲达欺孤与操同,岂能长世抚提封。瑶图间换君知否,班特浮江自化龙”;山阴名士苏泂:“五马渡江一马龙,事未几见嗟江东”,等等,对西晋末期政局乱象及五马东渡或咏或叹,贬褒有加。 五马渡位于幕府山北麓,幕府山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山共景、六朝祥土之美誉,明清时代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仅幕府山周边就占了六景(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燕矶夕照),其中的“化龙丽地”,指的就是“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之处。近些年来,随着南京市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幕府山西麓南至五马渡、北至燕子矶长达12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幕燕滨江风光带”,成为古都南京城北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最早知道幕燕景区还是去年下半年在电视新闻里不经意间听说的,说是城北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去处,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日前早起骑自行车闲走,沿江东北路曲里拐弯一直北行,看看路的尽头会骑到什么地方——没想到居然走到了五马渡,脚下是乌黑油亮的滨江马路,一边是滚滚东流的长江,一边是逶迤绵亘的幕府山,眼前是开阔的五马渡广场和水光潋滟的江滨湿地,草木葳蕤,薄雾弥漫,清风习习,江水浩荡,的确是个不错的休闲发呆好地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1:06
五马渡江: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五马渡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