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4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03
刘禅(shàn)。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扩展资料:
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的人。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祎、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
到蒋琬、费祎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就越来越糟了。
到了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郃正(即郤正)和刘通两个人。
刘禅不懂事,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平时、刘禅根本没把郃正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郃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03
关于这个问题,我专门研究过。 虽然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但可以把我研究的结果给你做参考,纯手打,个人总结。 首先,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CHAN二声,和SHAN四声。 其中,CHAN的读音,只用在佛教里面。比如坐禅、参禅。 而SHAN的读音才是本意。比如封禅、禅让等等。 所谓的封禅,是一种仪式。皇帝祭天的仪式。所以封禅也有暗指当皇帝的意思。 刘备早就有帝王之志,所以他给儿子起名为禅,还有个干儿子,叫刘封,合起来就是封禅。 以此来看,应取禅的本意,所以应该叫刘SHAN(四声)。 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想法有些动摇。 CHAN的读音是音译的,只用作佛教。 这个问题值得思索。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原本禅字只有一个读音(也只有一个意思),就是CHAN二声。 后来佛教进入中国,并且大面积风行,于是禅字多用于音译。 渐渐地,本意的禅字反而变成了另一个读音,成为SHAN。 总结一下,就是说CHAN才是本音,而SHAN的音是本意被外来意“挤跑了”,演化出来的。 三国时期,佛教在中国还未大面积风行,所以禅字此时应为本音,即CHAN。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我也在继续研究中,以上可供楼主参考。 不要以为百科、字典神马的就是权威,要知道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仍未有定论。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才一口咬定读音。越是深入研究的人越不能一口咬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04
义子刘封,亲子刘禅,共为 封禅 故音shan 入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05
首先,这个字是多音字,可以读chán也可以读s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