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19: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5:07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坏习惯,导致宝宝出现一些小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家长们宠着爱着,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任性,挑食等,这些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影响很大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的从小管教孩子的方法。常言道: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想给小树剪枝一样,时不时的要修正一些孩子的错误行为习惯,使其健康成长。
当然了,引导孩的方式多种多样,宝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量身定制,但就大多数孩子来说,讲故事绝对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
1、孩子挑食。
孩子挑食都是家长们宠出来的,在孩子看到饭菜不喜欢吃的时候就会不吃,家长们不要怕孩子饿到就弄点零食或者是马上去做孩子喜欢吃的菜。孩子挑食的时候告诉他不吃什么也不能吃,下顿饭也不能吃,下顿饭做点孩子喜欢吃的,孩子看了肯定要抢着吃,这时也不要让孩子吃告诉他,下顿饭才能吃。孩子饿了怕了以后就不会再挑食了。
2、孩子穿反衣服。
孩子刚开始学穿衣服的时候经常会穿反,有的家长就会马上的纠正或自己给孩子穿好。其实这样并不好,孩子穿反了衣服出去玩别人看到后悔笑话他,并且会感到衣服不舒服,等到他们自己感觉到穿反了被笑话的时候就会自觉的改过来,以后会注意正确穿衣服的。
3、孩子不懂分享。
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更是舍不得放手,再与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发现别的小朋友在玩自己的玩具,孩子会很生气,可能会和小朋友抢夺,也会找家长告状,这时候家长不要管孩子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孩子把玩具从其他的小朋友抢回来,其他的孩子肯定会不和他玩了,当没有小朋友和自己玩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慢慢的明白只有懂得分享才会交到朋友。
4、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喜欢什么怕孩子任性哭闹都会给孩子买,这样是不好的。如果家长知道孩子有喜欢得东西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讲,在你过生日或者是过一些节日的时候送给他,这样孩子对喜欢的东西就会有一种期待,就不会任性了。
5、孩子动手打人。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经常会出现打架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把其他的孩子打哭了,这时候家长要去问清原由。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还给自己的孩子一下,这样孩子会体会到自己打其他孩子时候对方的感受,这样以后就不会再这样和小孩子们打架了。
6、吃饭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7、孩子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8、不能乱扔东西
你把玩具递给宝宝,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有时候宝宝抓到什么都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纠正习惯要用递减法
纠正坏习惯要用递减法。要想让孩子一下子就把坏习惯改正过来,是非常困难的。一点一点慢慢来,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调试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做起来更容易一些。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全世界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矢志不渝地去赞美他,欣赏他,给予他奋进的信念。”这句话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同样适用。孩子们对于外界的评价表现得要比我们想象的敏感得多。孩子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习惯的好坏。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某种缺点且一时无法改正,父母要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多去赞美他的优点,多去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认为“原来我还是挺优秀的”,从而愈发希望得到外界的称赞。基于这种良好的自我评价以及获得表扬的*,孩子才会更加努力地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给孩子寻找到合适的榜样
一个合适的榜样可以让孩子主动去学去模仿,并和榜样去比赛。家庭成员、小伙伴是孩子榜样的最合适人选。“你的好朋友明明已经可以做到自己收拾房间和晚上9点准时睡觉了,你可以做到吗?”一开始孩子只是想要去模仿和比赛,久而久之,这种模仿就会内化成孩子的好习惯,坏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
把握时机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当孩子要去做一件事时,要提前提醒孩子不要出现什么情况,比如在孩子睡觉时就要提醒孩子明天早上要按时起床;当孩子做事情时出现了坏习惯行为时,注意不要马上横加指责,而是应该以劝说为主。倘若孩子极力作对,要暂时搁置矛盾,等孩子心情平复后再与他沟通。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不想收拾时,妈妈先是耐心鼓励引导,如果孩子激烈反抗,就不要硬让孩子去做,而是等孩子心情平复与妈妈重归于好时,再提起这件事,孩子才愿意听妈妈的教导。如果孩子的某些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父母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教训。对于孩子的进步,你也要及时地表扬他。
试着改善关系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更好地与自己合作,首先要从关注改变他,转变到关注改善你与他的关系上来。有些父母一听到有人“告状”或看到孩子行为不轨,就会大出手脚,恨铁不成钢。实际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不礼貌或不良行为,此时家长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情况,逐一加以纠正,结果只能是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感觉不舒服。
保持冷静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没完没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赖床等行为,妈妈在当时情形下,通常会遭遇到孩子的哭闹、叫喊等抵抗,妈妈也难免会发脾气,从而开始了又一轮的吵闹比赛,这并不能促进孩子与你配合,结果只是使双方更生气,或让孩子知道如何坚持就能胜利。
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家长保持冷静。那具体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长可以告诉他,无法接受他现在的行为,并再给他一个更好的替代选择,让其二选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赖是不对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诉我你的想法。
建立因果联系
有的家长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始终处在紧张中;而且对于有些严厉的家长,可能孩子得到的总是“不”或唠叨。告诉那些刚会走的孩子别到处乱扔玩具,可以告诉他“当我看到屋里让你弄的一团糟,每当我整理清扫的时候我就会头痛”,接着要给孩子一个警告,并强调你将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乱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给隔壁的宝宝”,这可能对孩子懒惰产生一种威胁。
确立家庭规则
孩子经常未经过大人同意就随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开电视看,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规矩应早早为孩子订立,譬如不能随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电视。放任孩子不遵循规矩做事绝不是好办法。如果父母继续纵容,等孩子到了8岁就可能出现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