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福根与福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1: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1:35
福报指南
吕祖全书福报指南小序 吕祖全书福报指南小序
乙未季春之抄。 乙未季春之抄。 全书将次告成。 全书将次告成。 予尚在会辑间。 予尚在会辑间。 得苏郡彭氏尺木先生。 得苏郡彭氏尺木先生。 邮寄书一册。 邮寄书一册。 发之则祖师福报指南及正教编。 发之则祖师福报指南及正教编。 予因彚为一卷。 予因彚为一卷。 选入全书而序之曰。 选入全书而序之曰。 祸福之理。 祸福之理。 世人所乐道。 世人所乐道。 而为至人所不欲言。 而为至人所不欲言。 非无可言也。 非无可言也。 特恐见识浅陋者。 特恐见识浅陋者。 不知植福之基耳。 不知植福之基耳。 然洪范载福极之条。 然洪范载福极之条。 周易存庆殃之说。 周易存庆殃之说。 亦綦详矣。 亦綦详矣。 我祖师之言福报指南也。 我祖师之言福报指南也。 既以福报诱其进境。 既以福报诱其进境。 而庄言罕譬。 而庄言罕譬。 仍以明德止善。 仍以明德止善。 为桓福之基。 为桓福之基。 不离乎因果。 不离乎因果。 亦不背乎诚正。 亦不背乎诚正。 再读正教一编。 再读正教一编。 则又融彻万有。 则又融彻万有。 贯通三教。 贯通三教。 虽与福报有殊。 虽与福报有殊。 而教人植福则一。 而教人植福则一。 盖三教同此一心。 盖三教同此一心。 一心具有福根。 一心具有福根。 本心一昧。 本心一昧。 遂使明德不明。 遂使明德不明。 福根自绝。 福根自绝。 即为三教罪人。 即为三教罪人。 而非正教所可齿矣。 而非正教所可齿矣。 要之食福报者。 要之食福报者。 必正教之人。 必正教之人。 而归正教者。 而归正教者。 不求福报而福报自至。 不求福报而福报自至。 祖师作一圆相曰。 祖师作一圆相曰。 私欲净尽。 私欲净尽。 天理流行。 天理流行。 三教所同归也。 三教所同归也。 予亦曰三教同归之处。 予亦曰三教同归之处。 可以见福报。 可以见福报。 即可以见正教。 即可以见正教。
乾隆乙未孟夏望后三日 乾隆乙未孟夏望后三日 钱塘万善子邵志琳敬序 钱塘万善子邵志琳敬序
吕祖福报指南自序 吕祖福报指南自序
天地一大迷笼也。 天地一大迷笼也。 古今一大迷局也。 古今一大迷局也。 地狱天堂。 地狱天堂。 四生六道。 四生六道。 一切轮回之迹。 一切轮回之迹。 无非迷途中之羊肠鸟道也。 无非迷途中之羊肠鸟道也。 贫贱富贵。 贫贱富贵。 穷通寿夭。 穷通寿夭。 一切欣戚之情。 一切欣戚之情。 无非迷境中之胡猜乱想也。 无非迷境中之胡猜乱想也。 世无觉者。 世无觉者。 谁知迷妄中人。 谁知迷妄中人。 指东为西。 指东为西。 惑南为北。 惑南为北。 而大声疾呼。 而大声疾呼。 一为指引也乎。 一为指引也乎。 大觉世尊悲悯群迷。 大觉世尊悲悯群迷。 於是应迹乎西土。 于是应迹乎西土。 设教於南洲。 设教于南洲。 意欲人人裂迷笼。 意欲人人裂迷笼。 破迷局。 破迷局。 闻迷境。 闻迷境。 脱迷途。 脱迷途。 而无如超越五浊。 而无如超越五浊。 脱离三界。 脱离三界。 昭然而独觉者。 昭然而独觉者。 概难其人。 概难其人。 嗟乎。 嗟乎。 识情颠倒。 识情颠倒。 固已历劫如斯矣。 固已历劫如斯矣。 一旦欲其击破虚空。 一旦欲其击破虚空。 消除五蕴。 消除五蕴。 转八识。 转八识。 成四智。 成四智。 不其难哉。 不其难哉。 计惟於迷妄之中导之於可安之境。 计惟于迷妄之中导之于可安之境。 引之以可喜之情。 引之以可喜之情。 则趋福避祸之说。 则趋福避祸之说。 不可以不急求。 不可以不急求。 而因缘果报之理。 而因缘果报之理。 不可以不急讲也。 不可以不急讲也。 且夫福亦何常之有。 且夫福亦何常之有。 统而论之。 统而论之。 堕落三涂者。 堕落三涂者。 必以人道为福。 必以人道为福。 得生人道者。 得生人道者。 又以天道为福。 又以天道为福。 而得生天道者。 而得生天道者。 又以不往不来为福。 又以不往不来为福。 是福本无定位。 是福本无定位。 析而言之。 析而言之。 贫者必以富者为福。 贫者必以富者为福。 富者必以贵者为福。 富者必以贵者为福。 而贵者又且以清静无为为福。 而贵者又且以清静无为为福。 是福又无定见。 是福又无定见。 精而求之。 精而求之。 饥寒必以饱暖为福。 饥寒必以饱暖为福。 饱暖又必以轻 肥为福。 饱暖又必以轻 肥为福。 及餍轻肥。 及餍轻肥。 又将以布蔬为福。 又将以布蔬为福。 是福亦无定情。 是福亦无定情。 然 而辗转从上。 然 而辗转从上。 苟有以求之。 苟有以求之。 无下达之患矣。 无下达之患矣。 今试语人曰。 今试语人曰。 从吾之说者。 从吾之说者。 可以祸福等观。 可以祸福等观。 人必掉头不顾。 人必掉头不顾。 试语人曰。 试语人曰。 从吾之说者。 从吾之说者。 可以避祸趋福。 可以避祸趋福。 人且倾耳而听。 人且倾耳而听。 依人 情而顺导之。 依人 情而顺导之。 权教也乎。 权教也乎。 抑亦至理矣。 抑亦至理矣。 纯阳子参黄龙之学。 纯阳子参黄龙之学。 久与世隔矣。 久与世隔矣。 而情不忘世。 而情不忘世。 悲夫攘攘者。 悲夫攘攘者。 日处迷途之中。 日处迷途之中。 而莫能自出也。 而莫能自出也。 又喜夫营营者。 又喜夫营营者。 有求福之心。 有求福之心。 而可与上达也。 而可与上达也。 因降乩於隔湖东畔。 因降乩于隔湖东畔。 与诸生讲求祸福之理。 与诸生讲求祸福之理。 果报之说。 果报之说。 颜之曰福报指南。 颜之曰福报指南。 为其由此而求之。 为其由此而求之。 必无惑祸为福者。 必无惑祸为福者。 且必无以求祸之道求福者。 且必无以求祸之道求福者。 并无求福而不得福者。 并无求福而不得福者。 一如指南之针。 一如指南之针。 略无毫忽游移之见也。 略无毫忽游移之见也。 况乎进进不已。 况乎进进不已。 由此而击破虚空。 由此而击破虚空。 消除五蕴。 消除五蕴。 转八识。 转八识。 成四智又何难哉。 成四智又何难哉。 己未春后三日。 己未春后三日。
纯阳子吕岩题 纯阳子吕岩题
福报指南 福报指南
出长洲彭氏抄本 出长洲彭氏抄本
垂训 垂训
一
吕祖曰。 吕祖曰。 诸生志希大道。 诸生志希大道。 固当体认静里工夫。 固当体认静里工夫。 然所谓静里工夫者。 然所谓静里工夫者。 不在静时作意。 不在静时作意。 而全在动处存心。 而全在动处存心。 盖静时作意求静。 盖静时作意求静。 一至动时。 一至动时。 心意更复飞扬。 心意更复飞扬。 静极自动。 静极自动。 机势然也。 机势然也。 若於动处求静。 若于动处求静。 则心存理得。 则心存理得。 动必不错。 动必不错。 静时可弗复虑矣。 静时可弗复虑矣。
二
人心不到一念不生地位。 人心不到一念不生地位。 断断不能格天。 断断不能格天。 盖天实无心而成化。 盖天实无心而成化。 人既有心。 人既有心。 焉能造命。 焉能造命。 所得之理未诚。 所得之理未诚。 原作不得。 原作不得。 主斯气数反为之主矣。 主斯气数反为之主矣。
三
千言万语。 千言万语。 不过外功与内行兼修。 不过外功与内行兼修。 而诸生岐而视之。 而诸生岐而视之。 此大谬也。 此大谬也。 若内功进得一分。 若内功进得一分。 则外行亦进得一分。 则外行亦进得一分。 外行积得十分。 外行积得十分。 则内功亦必有十分。 则内功亦必有十分。 内外总无殊致。 内外总无殊致。 惟上哲者自从内功做入。 惟上哲者自从内功做入。 中人必自外行著力。 中人必自外行着力。 方有入手。 方有入手。 微不同耳。 微不同耳。 总期成德。 总期成德。 乃可入道。 乃可入道。 所以太上不言立一千三百功。 所以太上不言立一千三百功。 而言立一千三百善也。 而言立一千三百善也。 功者勉而行之就一事言。 功者勉而行之就一事言。 善者安而行之。 善者安而行之。 就终身言也。 就终身言也。 诸生虽有微功。 诸生虽有微功。 若言乎善。 若言乎善。 则概未有得。 则概未有得。 故详论之。 故详论之。 立功不可为名不可为利。 立功不可为名不可为利。 总当看得是自己分内事。 总当看得是自己分内事。 则此功自然满足。 则此功自然满足。 若少有妄念。 若少有妄念。 计功计利。 计功计利。 终不圆足。 终不圆足。 终无福报。 终无福报。 凛之毋忽。 凛之毋忽。
四
古人改过。 古人改过。 必曰痛改前非。 必曰痛改前非。 可见改非草草已也。 可见改非草草已也。 必使根株悉拔方妙。 必使根株悉拔方妙。 若非痛恨。 若非痛恨。 何由不犯。 何由不犯。 今人不敢犯火。 今人不敢犯火。 无非为其犯之即痛耳。 无非为其犯之即痛耳。 忆吾当年每知一非。 忆吾当年每知一非。 誓不再犯。 誓不再犯。 设或犯时。 设或犯时。 即以香自灸其顶。 即以香自灸其顶。 三年之间。 三年之间。 共灸六百八十三灸。 共灸六百八十三灸。 而后德成。 而后德成。 遇我祖授以大丹。 遇我祖授以大丹。 乃得成道。 乃得成道。 尔等若欲成道。 尔等若欲成道。 断须学我。 断须学我。 即不肯自灸。 即不肯自灸。 亦须礼佛忏悔跪香。 亦须礼佛忏悔跪香。 庶为苦行。 庶为苦行。 希冀成就。 希冀成就。
五
徐行缓步。 徐行缓步。 方不绊跌。 方不绊跌。 高枕安眠不忧永夜。 高枕安眠不忧永夜。 做工夫人。 做工夫人。 第一要宽心耐心。 第一要宽心耐心。 第二要死心。 第二要死心。 切不可计前。 切不可计前。 切不可顾后。 切不可顾后。 计前则故我不死。 计前则故我不死。 顾后则途远难行。 顾后则途远难行。 不如宽缓不计前后。 不如宽缓不计前后。 只管目前素位而行。 只管目前素位而行。 但有一功。 但有一功。 便是一功。 便是一功。 积累自大。 积累自大。 若急欲完发愿功数。 若急欲完发愿功数。 亦属计功谋利之私。 亦属计功谋利之私。 心地便不能纯粹。 心地便不能纯粹。 乃作辍之根也。 乃作辍之根也。
六
黄兼济问三世因缘。 黄兼济问三世因缘。 必有定数。 必有定数。 我前生作业。 我前生作业。 今当受苦。 今当受苦。 譬如桃核种地。 譬如桃核种地。 所生必是桃树。 所生必是桃树。 自然开出桃花。 自然开出桃花。 结出桃实。 结出桃实。 岂有变出梅花杏花。 岂有变出梅花杏花。 结出梅实杏实来者。 结出梅实杏实来者。 今曰立命。 今曰立命。 是无一定之数。 是无一定之数。 桃树上开出梅花杏花。 桃树上开出梅花杏花。 结出梅实杏实。 结出梅实杏实。 宁有是理。 宁有是理。 若属怪妄不实。 若属怪妄不实。 祖师不应以此教人。 祖师不应以此教人。 祖师云。 祖师云。 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 原是变异之事。 原是变异之事。 但说怪妄不实则非矣。 但说怪妄不实则非矣。 君亦见有移花接木之法乎。 君亦见有移花接木之法乎。 初生桃树原是桃根。 初生桃树原是桃根。 不能变换。 不能变换。 犹人初生当贫贱者。 犹人初生当贫贱者。 即具贫贱之相。 即具贫贱之相。 若能猛自儆醒。 若能猛自儆醒。 将恶相一切改除。 将恶相一切改除。 另换一番善相。 另换一番善相。 此亦如桃树将齐土枝干一刀斫去。 此亦如桃树将齐土枝干一刀斫去。 另将梅树杏树接上。 另将梅树杏树接上。 自然开出梅花杏花。 自然开出梅花杏花。 结出梅实杏实。 结出梅实杏实。 终不复作桃树矣。 终不复作桃树矣。 所以云谷云。 所以云谷云。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也。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也。 若留一点萌蘖。 若留一点萌蘖。 终不得成梅树杏树。 终不得成梅树杏树。 若存一毫故我。 若存一毫故我。 终不得变化气质。 终不得变化气质。 成富贵之相。 成富贵之相。 盖原身之萌蘖最易长。 盖原身之萌蘖最易长。 故我之恶习最难尽也。 故我之恶习最难尽也。 至於成得梅树杏树后。 至于成得梅树杏树后。 尤忌根芽复生。 尤忌根芽复生。 根芽若一萌动。 根芽若一萌动。 所接之树。 所接之树。 无不死者。 无不死者。 旧习一萌。 旧习一萌。 所得之富贵。 所得之富贵。 亦必减折矣。 亦必减折矣。 黄生之疑于此应释。 黄生之疑于此应释。
七
汇济又问颜子当日有何夭相。 汇济又问颜子当日有何夭相。 盗跖当日有何寿相。 盗跖当日有何寿相。 一夭一寿是何因缘。 一夭一寿是何因缘。 是何果报。 是何果报。 祖师云。 祖师云。 因缘果报皆根於心。 因缘果报皆根于心。 所以佛祖云。 所以佛祖云。 既生一切心。 既生一切心。 斯有一切法。 斯有一切法。 若无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 何有一切法。 何有一切法。 君谓颜子当日克复心斋。 君谓颜子当日克复心斋。 为求富贵而然耶。 为求富贵而然耶。 非为求富贵而然耶。 非为求富贵而然耶。 若为求富贵而然。 若为求富贵而然。 其心庸俗贪鄙。 其心庸俗贪鄙。 必见斥於圣门。 必见斥于圣门。 若不为求富贵而然。 若不为求富贵而然。 富贵因缘何由而立。 富贵因缘何由而立。 其心只求全尽人道以成圣贤。 其心只求全尽人道以成圣贤。 故能立万古贤圣之极。 故能立万古贤圣之极。 君今立心一如颜子。 君今立心一如颜子。 功名富贵。 功名富贵。 何以干君。 何以干君。 无此因。 无此因。 自无此果。 自无此果。 何足为怪。 何足为怪。 若盗跖恣睢恶相。 若盗跖恣睢恶相。 自种恶因。 自种恶因。 必得恶果。 必得恶果。 耳目不及。 耳目不及。 见闻不及。 见闻不及。 事亦繁多。 事亦繁多。 何独疑此。 何独疑此。
八
富贵长寿多男。 富贵长寿多男。 人世之所云福报者在此。 人世之所云福报者在此。 若在达者。 若在达者。 必以富贵为多事。 必以富贵为多事。 而不得安宁。 而不得安宁。 又以长寿为驹隙。 又以长寿为驹隙。 而不能永久。 而不能永久。 且以多男为多累。 且以多男为多累。 而必欲弃家矣。 而必欲弃家矣。 福亦何常之有哉。 福亦何常之有哉。 彼见为福。 彼见为福。 此且目为祸。 此且目为祸。 夫岂有异情。 夫岂有异情。 亦由福有更大而不可穷者在耳。 亦由福有更大而不可穷者在耳。 其人功行深远。 其人功行深远。 极人世之福不足以报之。 极人世之福不足以报之。 必生天受天福。 必生天受天福。 天福之富。 天福之富。 非人间之富也。 非人间之富也。 天福之贵。 天福之贵。 非人间之贵也。 非人间之贵也。 富贵尽人间而不有人间之多事。 富贵尽人间而不有人间之多事。 故绝于人间。 故绝于人间。 设以人间之富贵较之。 设以人间之富贵较之。 千分不足当其一。 千分不足当其一。 长寿动以劫计。 长寿动以劫计。 人间之寿不过百年。 人间之寿不过百年。 恒不足当其一日。 恒不足当其一日。 其福已难量矣。 其福已难量矣。 况往生净土者。 况往生净土者。 又复百倍千倍万倍。 又复百倍千倍万倍。 以至亿万倍於天福者耶。 以至亿万倍于天福者耶。 亦惟人之功行深远。 亦惟人之功行深远。 尽天之福不足以报之。 尽天之福不足以报之。 故得往生於极乐世界耳。 故得往生于极乐世界耳。 一切仙佛。 一切仙佛。 皆福报也。 皆福报也。 福报之不可言说如此。 福报之不可言说如此。 奈何诸生小视之。 奈何诸生小视之。
九
三教总修一心。 三教总修一心。 此心一意向善。 此心一意向善。 自然宁静。 自然宁静。 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释家所谓戒生定是也。 释家所谓戒生定是也。 虽不作吐纳参观。 虽不作吐纳参观。 而此心不妄动。 而此心不妄动。 已深於吐纳参观之功矣。 已深于吐纳参观之功矣。 然又必要痛改前愆。 然又必要痛改前愆。 方能有得。 方能有得。 若不痛改。 若不痛改。 此心终不急切。 此心终不急切。 恐所行之善。 恐所行之善。 亦多不能著实。 亦多不能着实。 譬之作画。 譬之作画。 必定要白素为质。 必定要白素为质。 方能绚烂。 方能绚烂。 若质不洁白。 若质不洁白。 虽具五采。 虽具五采。 终不足观。 终不足观。
十
凡人之心。 凡人之心。 未见真体。 未见真体。 万斛尘封。 万斛尘封。 触物流连。 触物流连。 如胶似漆。 如胶似漆。 更兼旧习固执于中。 更兼旧习固执于中。 无端忽来。 无端忽来。 无端忽去。 无端忽去。 一日之间。 一日之间。 不啻万生万灭。 不啻万生万灭。 即有勇者力行克治。 即有勇者力行克治。 而不知此克治之心。 而不知此克治之心。 即为妄念徒增憧扰。 即为妄念徒增憧扰。 要无实获。 要无实获。 惟见真心之体者。 惟见真心之体者。 心体作主。 心体作主。 一切妄念。 一切妄念。 自然迸消。 自然迸消。 如红炉点雪。 如红炉点雪。 略无踪迹。 略无踪迹。 若以妄治妄。 若以妄治妄。 犹以贼诘贼。 犹以贼诘贼。 徒使狱讼充繁。 徒使狱讼充繁。 不得清楚。 不得清楚。 何为克治哉。 何为克治哉。
十一 十一
主敬工夫。 主敬工夫。 要在喜怒哀乐上用。 要在喜怒哀乐上用。 初学入手。 初学入手。 先要於喜事未来之前。 先要于喜事未来之前。 弗预迎其喜。 弗预迎其喜。 喜事既往之后弗复忆其喜。 喜事既往之后弗复忆其喜。 务使此心如太虚。 务使此心如太虚。 纤尘不染。 纤尘不染。 即当可喜之境。 即当可喜之境。 亦只觉之而已。 亦只觉之而已。 勿得放纵。 勿得放纵。 如是则此心不动。 如是则此心不动。 如戏台悬镜。 如戏台悬镜。 生旦丑净。 生旦丑净。 百态尽照於中。 百态尽照于中。 而此镜体镜光。 而此镜体镜光。 未尝闪烁摇动。 未尝闪烁摇动。 得不谓之定乎。 得不谓之定乎。 得不谓之静乎。 得不谓之静乎。 怒与哀乐亦复如是。 怒与哀乐亦复如是。 诸生须於一动一静之间。 诸生须于一动一静之间。 默验此心。 默验此心。 凡有一毫喜意。 凡有一毫喜意。 一毫怒意。 一毫怒意。 一毫哀意。 一毫哀意。 一毫乐意。 一毫乐意。 皆务决去。 皆务决去。 毋使流连。 毋使流连。 是为入门第一法要。 是为入门第一法要。 谓之儒修。 谓之儒修。
十二 十二
参考资料:
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sl=zh-TW&u=http://www.jnk.org.tw/wn01-1-19.htm&sa=X&oi=translate&resnum=6&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4%25BB%2580%25E4%25B9%2588%25E5%258F%25AB%25E7%25A6%258F%25E6%25A0%25B9%25E4%25B8%258E%25E7%25A6%258F%25E6%258A%25A5%25EF%25BC%259F%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sa%3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