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2:56
文昌鱼
别名“双尖鱼”或“海矛”。脊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文昌鱼喜生活于浅海粗糙沙滩中,不善运动,经常隐藏沙中,昼伏夜出。主要分布在北纬48°至南纬40°之间的热带、*带水域中,如日本、菲律宾、澳洲等地,我国的青岛、福建及广东沿岸也有分布,厦门附近的刘五店地区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位。文昌鱼全身呈半透明状,形体似鱼,两端尖,侧扁,长约4至5厘米;体无鳞;无成对的鳍,仅有背鳍、臀鳍、尾鳍;体前端有眼点,有感光功能;口周围具有缘膜,并有一圈触须互相编织起来,有过滤食物的功能;眼点旁还有一漏斗状嗅觉器官。这说明文昌鱼前端感觉比较灵敏。*位于尾鳍腹面离末端不远处;脊索贯穿全身,是原始的中轴器官,起支持作用;脊索背面有神经管,前端稍膨大成脑泡,为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咽的两侧有许多鳃裂(90对),开口于围腮腔中,由腹孔与外界相通,起呼吸作用。文昌鱼仅能在水中作短距离游泳,善钻沙,平时只露出身体前端进行取食和呼吸。文昌鱼靠纤毛摆动形成水流,水流入口中经鳃裂进围鳃腔,再从腹孔流出体外。在水流出入的过程中,文昌鱼就可以进行呼吸和取鱼。一般以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为食,文昌鱼属雌雄异体动物,极少数为雌雄同体。
海鞘
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海栖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由于脊索只局限在尾部,所以称尾脊动物。成体海鞘营固着生活,无尾,体表包有坚韧的被囊,使身体得到保护并维持一定形状,因而又称“被囊动物”。海鞘与文昌鱼同属于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过渡的煤型。海鞘外形像一把茶壶,顶端壶盖处为入水管孔,壶嘴口为出水孔,壶底便是身体基部,固着在海中礁石、海藻、贝壳、船底等处营固着生活。水从入水管孔通入一个大形囊状的咽部,咽壁开裂形成成对的鳃裂。围绕鳃部有一个围鳃腔,汇集穿鳃裂而出的水流,经出水管孔排出体外。海鞘靠水在体内川流进行呼吸和粘取食物。海鞘既有出芽生殖,又具有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有性生殖。海鞘的发育要经过*,其幼体外形似蝌蚪,在水中自由游泳。尾内有六条典型脊索。背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咽壁具鳃裂,这就确定了海鞘的脊索动物的地位。海鞘幼体自由游泳几小时至一天,即沉于水底,固着在水中物体上,脊索随同尾部的萎缩而消失,神经管除神经节外也消退无遗。经*后,成体海鞘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除鳃裂外看不出脊索动物的其他特征。这就难怪它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海鞘除因其在生物演化中的特殊地位,在科研上有重要价值外,尚未发现其他重要用途。
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中三大亚门之一,是脊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由于脊索仅存在于胚胎时期,以后便由一块块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发挥了更强的支持作用,故此而得名。脊椎动物适应性极强,几乎遍布全球。因此,生活方式千差万别,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是脊索动物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类型。其共同特点有:身体一般分头、躯干、尾三部分(无尾两栖类成体除外);除圆口纲外,均有成对的附肢;脊柱由许多椎骨连接而成,形成纵贯身体的支柱;心脏位于腹面,收缩力强,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生理作用的提高;除圆上纲外,都具有上下颌;中枢神经包被在脑颅和椎管中;雌雄异体,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哺乳。主要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鱼纲
脊椎动物亚门最大的一个“家族”。全世界约有25000种。我国有500种,其中海洋鱼类约200种,淡水鱼类约300种。鱼类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分布极广。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中都有它们的踪迹。生活于水中的低等脊椎动物,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鱼类的体形基本为纺锤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有形成其他体形的,如侧扁、平扁及棍棒形等。体表一般有鳞片保护,体侧具侧线,有感知压力和水流等功能。用鳃呼吸溶于水中的氧气。其运动器官为鳍(有成对的偶鳍和不成对的奇鳍两类),心脏比较原始,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循环方式属于单循环(血液循环全身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多数鱼类体内有鳔。鳔是鱼体的沉浮器官,也有少数钎类的鳔具有呼吸功能。鱼类大多数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受精卵在水里孵化成仔鱼;少数卵胎生或胎生,受精卵在体内发育成仔鱼,然后产出体外。鱼类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个类群,包括极鳃亚纲、全头亚钢、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辐鳍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