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 张长 阅读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3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8:21
但比我、比大多数人真正这样欢欢喜喜生活的,还是演奏这支曲子的那些人———我说的是昆明翠湖边的一个小乐队。
小乐队没有舞台,窝在翠湖北门入口处一侧,借着门口射下的灯光看谱子。小乐队更不是专业的,只是每晚临时凑合的几个人。有时三五个,有时七八个,最多时也就十来个,全无定数。乐器也就很杂乱。不讲究高、中、低音合理搭配,二胡、笛子、月琴、扬琴……有啥奏啥,有时乐队里会突然出现一把大提琴或一支萨克管,不土不洋,亦中亦西,这时乐队的音色会是怪怪的。乐队的成员也是杂七杂八。像相互认识,又好像未必认识,谁想参加演奏,自带乐器加入就是。有次,一个退休老工人模样的,带了一对碰铃,说声“我也来试试”,走进去就“叮”“叮”地敲起拍子来。还有一次,一个趿着塑料拖鞋的人,听着听着,从背后抽出一支笛子就合奏起《步步高》来了。乐队接着要奏《花儿与少年》,要转调,他变戏法似的又从背后抽出一支:原来是个卖笛子的。背后的袋子里,插了很多长长短短,不同调式的笛子。
乐队的成员始终在变化着,就像听众每晚都不一样。这些听众大多是晚饭后来翠湖散步的。高兴了停下来听听,很专注,不想听了,就走人,很自由。他们也和这个乐队一样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不断变化。可能有附近大学的教授,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来翠湖谈情说爱的恋人,或者就是住在附近五星级宾馆里的大款。但更多的我看是普通市民。特别是那些劳累一天,下了班无处可去的农村来的打工仔打工妹,这里无须花一分钱,都饶有兴致地听着。那份专注、投入比之于维也纳金色大厅里那些衣冠楚楚的听众毫不逊色。
《喜洋洋》的旋律在翠湖边奏响的时候,就像《蓝色多瑙河》或是《拉特茨基进行曲》奏响在金色大厅的时候。这时围在小乐队边上的那些最普通的听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那些市民会忘记一天的油盐柴米,那些打工仔会忘记回工棚洗脸吃饭,统统进入一种情绪,无忧无虑并且快乐着。不是歌星的煽情,不是迪厅的躁动,而是打内心里涌出,在眼睛里闪现,在脸庞上荡漾的一种表情:欢喜,乐和。
花钱的是给人们带来洋洋喜悦的这支小乐队。且不说自己花钱配置乐器,他们还要花钱租借公园的椅子,花钱买矿泉水喝,花钱乘车来回。为了演奏时不致于各吹各打,他们肯定还要再花时间凑在一起多少排练一下。谁组织的?绝对不是社区。谁掏的钱?绝对不是赞助。就是大家在一起拨弄拨弄,图个好玩。于是吃罢晚饭几个熟人一个电话:王师、李姐、小周、老陈……带上乐器,来了,奏了,走了,回家睡个好觉,如此而已。
从黄昏到晚上十点多,这个小乐队当然还要演奏别的。比如《步步高》、《金蛇狂舞》、《今天是个好日子》、《花儿与少年》等等。不管听哪首曲子,那些打工仔打工妹这时都会变得非常文明,不狂吼乱叫,只是静静地欣赏,一曲终了就礼貌地鼓掌。特别是《喜洋洋》一听开头两句他们就会高兴地鼓起掌来。《喜洋洋》是奏得好。节奏清楚,情绪投入。听众们对这支曲子也特有兴趣。并非因为有谁开门见喜,每天都喜上眉梢。相反,麻烦、痛苦乃至灾祸常常是人生一种尖锐的事实,刺得人心发痛。
然而此时,只有此时,人们才忘乎一切地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那份好心情。一个个音符像一滴滴清澈的泉水,滋润着焦灼的心田。劳动使这些人的手掌越来越粗糙了,音乐却使他们的心越来越柔嫩了。听小乐队演奏时他们一个个都那么文雅,那么易于感动,我相信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乐观向上,远离暴力和野蛮。
【一种无量功德便是这样响亮却又是默默地给予着,普济着。】
我也是这支小乐队和它演出的《喜洋洋》的受益者。每晚我都沿翠湖散步,走完一圈后便在小乐队面前驻足,和大家一齐用心倾听,而且一定要等奏过《喜洋洋》之后才离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8:21
什么答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8:22
我们也要做···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