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单纯,很淳朴,自然美有没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20: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8:38
质朴也就是一中很自然的状态,我们往往来形容一个人,就是天真自然,心无旁念,任生命纵横往来。
我以前对质朴的理解很简单。可以和朴素画等,但看了下面的文章后,觉得其中两组对比很有意思,所以将其整段文字摘录下来。
以“质朴”论人易于领会。论作品和风格确实易于体验而难以释说的。“质”可解为本质、质地、本色,亦可解为品质的诚信。“朴”字源意指树皮。引申为未加工的木材,在引申为原始与天然状态。不加修饰之容。质朴就是本色的淳朴与真率。
民间美术的质朴是不是指它的单纯与朴素那?不尽然。不错,单纯,朴素的形式一般都质朴,如蓝印花布、单色蜡染、扎染、民用粗瓷、草编等等。原始美术多单色,用简单的材料工具,形象朴拙。也单纯而质朴。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朴素的迷人”,也是用于民间美术,“迷人”的朴素,一定质朴。但民间美术并不都朴素和单纯,如许多少数民族的挑花和刺绣,不仅纹样复杂多变,色彩及其丰富,还往往表现着某种历史观念与神话传说。陕北的丝绣挂件和香袋,河北蔚县的着色的剪纸,上海金山县新农民画, 也都不知单纯和朴素。但我们的审美感受仍然是质朴,作品心理内含的质朴,风格主观因素的质朴。他们外形以至内容的复杂、多姿,犹如头戴银饰、身穿盛装的苗族少女,那气质依然质朴无华,而绝不同于既使着素装的扭捏作态的井妇人。它们和另一种复杂与绚丽也大相异趣——如明清工艺中的彩绘瓷、镶金错银的漆雕、富丽而又富贵的景泰蓝、镂刻着殿阁重楼或人骑车马的牙雕等等。后者的华美、高贵属另一种美。它们和另一种单纯素雅的艺术也不相类——如水墨文人画,那有时极清淡、空疏的形象里常常寄托着极复杂的情感,其品格特征难以用质朴说明。
质朴的是不是粗糙的?应当承认,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存在着许多粗糙的东西。材料选择不精,加工不认真,作者技艺生疏,为了赚钱而粗制滥造等,都会造成粗糙之作。粗糙的东西未必不质朴,但质朴并不意味着粗糙。朴素、粗犷、刚健也不等于粗糙。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粗细与文野之分,因此,尽管民间的东西偏于粗放,粗犷,却不能一概视为粗糙,甚至误把艺术品格的质朴当作粗糙。质朴是精神品格,粗糙却是质料与加工所造成的外貌特征。
质朴也不能混同于通俗性。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和欣赏对象主要是农民,它的内容不深奥,它的形势也不奇崛,因而都具有通俗性。但一般所谓通俗的艺术,还包括贵族地主阶级为了教化所推行的内容和形式都丑陋的东西,如某些《百孝图》之类。民阶层中所流行的一些庸俗乃至*的图画,也可谓通俗,但它们都和质朴不沾边,因而也不能和质朴的民间美术混为一谈。
人的质朴表现为内心与行动,精神与外表的统一。对民间美术来说,质朴是实用与审美、心与物的和谐统一。旧时北方农村,妇女出嫁、走亲戚、回娘家,用包袱包衣物。被称为包袱或包袱皮的那块方布,多彩印或蜡染而成。山东有一种以桃红为主调的包袱,极其鲜艳。你在平原的大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姑娘和新媳妇晚在胳膊上的桃红包,——无论是春夏秋冬,是在村庄或田野上,它一旦出现,就响亮的跳出来,给人以欢乐感。对于走亲戚的,它透露欢乐;对于结亲戚德,它欢呼迎接亲人的 欢乐。心与物,实用与审美,在这里真是水融的和谐。从这和谐中,我们能感到农村妇女感情与情感表达方式的质朴。情感表达可以向李双双那样爽直,也可以向春妮那样含蓄,但都是质朴的,“凤辣子”式的、小民中长舌妇试的口若悬河的乖巧的伶牙俐齿,决不质朴。农村质朴姑娘的羞涩 腼腆,扭捏,也已与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相应情态,这和艺术中的情况几乎一样。质朴的总显示着天性的纯真,不关子,不装腔作势,不搔首弄姿。民间美术的质朴还显示为这样一个特色:它从不给自己的形势以负载过重的内容。这包括不让它再现*肖的,繁琐的现实图画,以及不让它表现超出其形式所能容纳的观念内容。磁盘上的几笔似花非花的装饰,并不表现对象质感的泥、布玩具,极尽艳丽之能事而又绝不慕拟对象色彩的儿童午驱邪挂件,几何纹样的蓝印花布。花带,送给情人的烟荷包,鞋垫,袜底,以及门神,灶祃,灯方面等等,都是结合实用目的的赋予作品以简而明,人所熟知的象征观念(如榴子之喻),或者只展示一种情绪,一刹间的心境。人们感受的不过是行色的交织与组合变化所普成的可视的“音乐小品”。惟其如此,才能使观者与不觉然之间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对于民间工艺以至许多现代工艺来说,这种形势内容的和谐特质具有规律性,违反他就会受到惩罚。不久前在长沙看到了一些著名的陵陶瓷和湘绣新作,不少瓷瓶,瓷碗上的“装饰”竟都是主题性的人物或山水创作,而湘绣的高超技艺几乎都付与重彩画的慕拟了。作为欣赏者,我的感受是很不舒服的。 笔者绝非要陵陶瓷和湘绣丢掉自己的特色去靠拢民间粗瓷或一般民用刺绣。但我很希望民间美术的质朴所具有的心与物,实用与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能给它们以启示和借鉴。
质朴的艺术和谐,和谐的艺术不一定质朴。故宫的建筑艺术,它的形势的庄严与辉煌,空间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发展,都与它实施皇权的物质与精神要求高度和谐,但它并不质朴。民间美术的质朴,是将劳动者的质朴心理与相应形势融为一体的和谐,恰如别林斯基论民间诗说“朴素无化的、并且常常时粗糙的形式”的和谐。
劳动的质朴品格,朴实、纯真的心灵,是民间美术质朴特征的内在根源和决定因素。换言之,艺术 品格的本质导源于艺术家的人格本质。唯有诚朴之质,才有质朴之貌,这正如“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得内在特性”的风格一样,民间美术的质朴显示的是民间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特征”。称西里西亚织工民表达意志和情感的方式是“毫不含糊的、尖锐的,直截了当”,这是表达他们的斗争意志时所显示的一种质朴。缠绵之情的倾吐也可质朴无华,陕北民无望的情思:“前沟里糜子后沟谷,哪达想起那达哭。”何其芳说这两句,“信天游,”“一下子就感到这是一个农村妇女的表白,她得质朴的情感与她所在的环境很和谐”,这种对不的爱情的表白之率直质朴,更使人觉得女只人公情感的火热和真挚。艺术品格于表现方式的这种质朴,也正是审美形态的劳动者的人格特征。
质朴一向成为许多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画家与诗人提倡的“反朴归真”“大圭不雕”“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从一定意义说即是对质朴品格与境界的追求。文人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在气质、思想品格和艺术素养各方面都大不同,彼此的质朴也有质的区别。文人是“反朴归真”民间艺术家是天然的朴与真。但两种朴与真都求内外之和谐,形势之单纯,抒情之真诚,这些又相通。美术史上一再出现的标榜自然与归朴的思潮,常是针对某种雕饰,过分华贵或纤弱倾向提出来的。质朴是矫正夸饰、华媚诸病的良药。赵子昂对唐和北宋绘画的推崇,马蒂斯和毕加索等对非洲土著美术的倾倒与取鉴,以及近六、七年以来一批中青年画家对中国早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等,无不如此
对于民间艺术的取鉴,如鲁迅曾指出的,既可以发生、开拓出一条新的生路;亦可能把本来质朴清新的东西“弄成僵石”。过去如此,今后仍如此。那分界,仍在对待民间艺术,尤其是它的质朴特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