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过世前最后症状是否不断的发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0: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19:07
多数癌症患病者都有过发烧的经历,一提到“发烧”,很多人都不认为是什么好现象,可事实上,“发烧”却是发布健康警告的“好帮手”。癌症病人之所以会发烧,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治疗使得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细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发烧。
此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癌症本身都可引起发热。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疾病都会有发热的表现,即使是癌症的高危人群,也不必一发烧就胆战心惊,以为自己就是中了癌症的“招”。那么,癌症引起的发热与普通的发热如何区别呢?
一是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的化验检查结果,而大多数疾病的发热均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二是癌症发热不会觉得冷,而会觉得很热。体温一般在37.5—38摄氏度之间。
三是癌症发热时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抗癌药物后可退烧。
四是在不少时候,癌症发热常为首发症状,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
四类疾病常导致发烧
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发烧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造*体感染,都会导致发烧。
但专家介绍说,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导致发烧的第二大原因是肿瘤,主要是淋巴、血液方面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的患者,除了高热,往往没有其他方面的表现;而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最初会有呼吸道、消化道的相应症状,到了后期,也会出现发热的表现。第三类病因是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患者多会伴有关节疼痛等表现。第四类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这类患者一到夏天就出现低热。
因此说,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是众多疾病的表现形式,出现发烧后,最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发烧的原因。不同的病因,发烧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医学上称之为“热型”,例如,淋巴瘤患者隔段时间就烧一次,称为“周期热”;伤寒患者一直持续高热,称为“稽留热”;结核患者体温上下波动范围很大,称为“弛张热”。
不重视发烧,往往会延误治疗。例如小儿高热会导致惊厥、抽搐等,成年人由于感染导致的长时间高烧、又没有得到适当治疗的,若感染的病原体入血,可造成菌血症、中毒性休克等。总之,发热不是小问题,特别是小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容易引起并发症。
面对发烧,人们普遍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一发热就用退烧药。
体温高于38.5摄氏度的患者,退烧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烧和伴随的疼痛等不适,还可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但是,对于诊断尚未明确、体温低于38.5摄氏度的患者,先不要自行使用退烧药,否则会干扰机体的自身免疫防御反应,还会影响“热型”,干扰 医生诊断病因。
误区二:用抗生素应对发烧。
专家指出,医药学家研发一种抗生素,要用十几年,甚至好几十年的时间,而滥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性的发生,可能新药一出来几年就药效减弱甚至无效了。慢慢地,我们就没抗生素可用了而且,抗生素只对敏感的致病细菌有效,但不是所有的发烧都为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万一感染的是真菌,有些抗生素只会“助纣为虐”。
误区三:要求医生给输液。
在门诊,经常有发烧的患者,因为高烧不舒服、食欲差,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对此,专家说,其实如果患者自己多喝水,能达到与输液相同的效果。而且,发烧期间抵抗力降低,如果长时间待在医院里输液,还可能造成与其他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误区四:发烧时要“补”身体。
日常生活中,我们去看望病人时,往往会带上很多补品。其实,患病发烧时,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降低,所以最好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当然,发烧时饿着自己也不对,发烧后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会大量出汗,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患者在发烧时需要补充水、电解质和一定的营养物质,最好是流食和半流食。
专家特别提醒,只要发烧(即体温超过 37.2摄氏度),就该到医院检查。当然,如果患 者具有明确的受凉史,出现发烧、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多半是感冒;如果有不洁饮食史,出现发烧、拉肚子,可能是肠炎。
对于上述病因比较明确、身体基础好的患者,如果症状不重,可以自己服用药物,不必非要去医院。如能及时去除病因,不会出现大的危害。对于反复、持续的发烧,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病情,要尽快找出致病原因。
在非发热性传染病流行季节,可以根据发烧的伴随症状来辨别病因,例如,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者,很可能是肺部感染,要去呼吸科就诊;发烧并伴有出血者,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应该去血液科就诊;反复高烧,之后出现淋巴结肿大者,要考虑淋巴瘤的可能,应去肿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