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20:38
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
上课习惯,指的的就是是否可以专心,是否会记好笔记。
专心,这个关系到老师的课堂是否能够提起孩子的兴趣,以及孩子是否能够专注。
然后关于数学笔记,特地谈以下几点。
第一,老师补充的定理,公式的变式,一定要记。
补充的知识点,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以使方法简便,一种是可以多解,培养能力。
这个不说别的,高考考的是能力,需要很强的综合性,然后题量大,有的时候,老师额外补充的方法,也许作业上一时间的确实是用不到,但是,考试的时候,运用一些稍加简便的方法,对于解题速度,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就是老师上课补充的题目。
一般老师补充题目,选择的是高考错误率较高的原题,或者说是比较学生难以弄明白扯清楚的,考试中特别容易错的题目。
很多学生认为,补充的题目,会做了,就行了,过了,就没感觉了。其实回过头想想,如果不是高频考点的题目,老师会在黑板上板书吗?浪费力气不讨好的事,谁会做啊?往往这些题目,都是一些经典,一般来说,考试*不离十,这个包括月考,大考。其实应试学习,就是把一个知识点学会运用,然后考试,也就是平常练习的稍微的变式,怎么考,都还是和知识点牵涉到关系的,和老师讲的例题出入不会太大。如果记下这些题目,有好处,至少可以保证你不会在原基础上栽跟头,否则,自己也觉得划不来。况且,一般这些题目,往往综合性强,老师一般会选择涵盖一节课知识的题目,甚至牵涉到以前的,这也算一次很好的复习。所以,例题一定要记。
例题怎么记?这个也重要。老师如果没有板书在黑板上的题目,出现在PPT中的,一般来说,第一遍扫视题目,第二遍,记下关键点,第三遍,开始做题。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再把题目补充完整,没有,也无所谓,看三遍,脑海里有印象了,关键点有了,一般可以补完全。如果实在补不了的,去问同学老师之类的。
第三点,选择关键的时候记笔记。
一般来说,上课到一半的时候,以及老师拖堂的时候,必定要记。
不要一开始上课,老师一板书,就记个不停,没用的。一般来说,当老师板书达到一定量时,而老师也开始唠叨或者扯谈的时候,可以开始记,但是,不要全神贯注的记,课堂笔记,不是让你当场就要记住的,永远记住一点,课堂笔记,是为了课后复习。然后课中老师开始扯谈的时候,里面一般有重点,因为怎么说呢,老师上课,到中途,思维也许会出现稍许的停滞,或者说休息,然后又蹦出一些新东西,往往这些新东西,是课堂上没讲过的,而同学们几乎在嘻嘻哈哈中度过,就错过了,所以一定要记下。最后就是拖堂的时候,没有老师愿意在累的时候,还站在讲台上不动的,想想,他为什么不肯走?
第四,笔记记好了,还有很重要的是,要学会整理笔记。
如果笔记凌乱。首先就会干扰你的复习兴致,那样就没下文了。但是,如果每天晚上,你把书上的笔记,能够重新整理一遍,然后再在脑海里回顾一遍,是最好的。不行的话,选择第二天的中午,一般来说,中午除了午睡,最好的选择就是整理笔记。
第五,整理好了,要常看。
不能说,整理了,完事了。一般来说,笔记本可以翻烂的学生,都是尖子生。至少,温故知新不说,他们可以避免很多犯过的错误再犯。
自习课习惯就是包括孩子是否学会了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一般来说,孩子要有合理的计划,对空闲的时间进行自主安排,比如说,这几十分钟内我要完成什么,建议最好不要背文科,不要记忆英语单词,最好是做点理科的题目。安排好时间,那样,更加有利于初高中的自主学习。
做作业习惯就包括作业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能否独立完成,然后完成后能不能及时更正,并且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更正。按时就牵涉到了孩子的时间观念,把每一次作业当作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作作业。千万告诫孩子,不要养成留空白的习惯,哪怕不会的题目,也要去思考,一次思考,能够扩开思维,长久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20:38
1、预习。预习既是学习方法问题,也是学习习惯的问题。预习的内容很多,如:课前要预习生词、课文和语法内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听课,课堂上尽力去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如仍不懂,课后应马上问老师。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20:39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20:40
只有一个,就是找对目标,不要放弃,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