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0: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21
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200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11万人,比2001年净增27.26万人,增幅达23.1%。2003年,应届毕业生达到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应该说,就业形势用“严峻”来形容并不过分。我们可以从大庆找工作的经历(请看拙文《一个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就是扩招。我认为,这只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它并非真正的原因。当时国家做出扩招的决定,从历史眼光来看并不能算错,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标志。在发达国家,本科教育早已成为大众教育,甚至连硕士也有日益普及的趋势。比如在英国、乌克兰等国家,本科毕业后读一年就可以拿到硕士。
当然,这几年扩招进行得确实有些快。教育部在2002年便已宣告完成原本计划在2010年达到的“15%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步子之大让人惊讶。但是,我认为扩招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区区两百万大学生找工作都如此困难,那大多数人岂不都要失业? —— 问题不在于扩招,而在于扩招后如何消化。和大专、中专、以及更多学历更低的人相比,大学生找工作的优势是明显的。
显然,中国的失业率虽然比较高,就业形势严峻,但还没有到每年容纳不了几百万大学生的地步。如果我们要根本解决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等教育应该停止扩招,深化改革,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招并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已明显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平均素质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则是师资严重跟不上。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将大学生扩招一两倍,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数量,却根本不是五年内能增加一两倍的。所以平均素质降低的学生接受平均素质降低的老师们的教育,毕业时的素质只能更加低下。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们到了大四就开始慌急找工作,哪里有时间继续学习、做毕业设计?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已形同虚设,网络的流行也给学生们抄袭毕业论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客观地说,现在大学本科生的平均素质,不一定比十几年前大专生强。
大学生找工作难,还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外贸、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都趋于饱和,连硕士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特别困难,要么就改行。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在未来几年停止扩招,至少应该将扩招比例降低到5%以下。各高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调整教师结构,巩固扩招成果,将高等教育发展为“精英化的大众教育”。
但是,改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有些专业如果缩减甚至撤消,相应的教师员工又该怎么安排?而且,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达到100%和社会需求同步的程度,所以这是个永远需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
第二,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国家就业虽难,但还没有难到连几百万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步。几十年前,中专生都算知识分子,但现在没有人以中专学历自豪,大量的中专、大专生从事着搬运工、门卫、在门面房跟着小老板站柜台等工作,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则在农村、县城工作。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从事过去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既然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降低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如果大学生们能降低要求,就能找到很多工作。例如,山西仁和集团今年准备在某高校招聘100人,充实他们在山西的某钢厂人员,可大学生们却嫌钢厂过于偏远,最终只有两三个人去,而这个学校却还有上千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所以,和大专、中专生乃至农民工相比,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一点也不难,关键是调整心态。
这种心态的调整是痛苦的,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和升华。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平凡的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是工作”的工作时,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生产率和效率的逐步提高。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当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宁愿在家复习考研,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些大学生,一部分人也许能“修成正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屡考不中后还得走上社会,此时的痛苦比当初大得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极少部分大学生则会产生心理扭曲,对社会充满仇恨,负面影响更大。
第三,国家应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并创造尽量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们单方面调整心态,而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很多工作呢?
看看大庆的例子吧:当他在上海一个月拿1300元工资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前途光明吗?比大庆的工作差的学生还有更多,包括众多的大专、中专、高中生以及农民工:他们一个月辛辛苦苦,挣的钱只够房租和吃饭,他们怎么可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怎么可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工作?
笔者就见过这样的毕业生,由于从事的工作所得仅够温饱,虽然开始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但几年下来没挣几个钱,而结婚的需求日益迫切。结婚之后,买房、今后的孩子教育都需要大量投入,他/她该怎么办?在焦虑地思考这些问题时,一个青年就容易变得越来越现实。为了生存,他/她不得不想出各种歪门邪道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所以这时好人也会变坏。如此下去,在他们的眼中,这个社会必然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他们就会逐渐用这种态度对待别人。而当社会上充满这种人时,就会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工资会这么少?我们当然可以从冷酷的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来解释:既然劳动力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劳动力价格的下降是必然的。这方面不仅在私营企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众多国家单位、大型国企,也都在降低大学生的工资。但是,笔者认为,既然粮食总产量还能养活所有人,既然住房总面积也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就不应出现有人为生活、为今后的生存发愁的情况。国家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创造一个既公平、又宽容的环境,使各个单位、各个企业能尽量提高一切工作人员包括大学生的待遇,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具体措施我认为应该是降低税收、减少*开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努力建设“小*、大经济”的环境。当然,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不再引申。
实际上,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尽量从总体上解决整个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因此,*要从大战略上来提高就业的地位,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觉得,*应该从“增长优先”的战略,转到“就业优先”的战略上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
在这方面,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例如,有的地方*为了美化城市,强行搞“透绿工程”,扒掉大量门面房,造成无数小业主以及更多的打工崽、打工妹的失业。城市虽然看起来更漂亮了,但失业人口却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在增加。*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全然没有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另外,国家税收也对广大中小私营企业十分不利,私营业主在经营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只能日益压迫、剥削众多打工者。而且,由于税收日益沉重,对鼓励民间创业也十分不利,实际上等于压制民间创业。这样下去,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只能日益严峻。
写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日益深入地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就会日益深入地牵涉到国家大政,牵涉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根本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说得清、说得完的,经济学家们也在为很多具体措施争论不已,笔者在此只能表示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
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没有特殊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出类拔萃,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呵呵,本文最后只能以老生常谈作为结尾了。
http://bbs.xznu.e.cn/printpage.asp?BoardID=52&ID=60094
参考资料:http://bbs.xznu.e.cn/printpage.asp?BoardID=52&ID=6009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21
而且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大学生上街随便一抓就是一把.物以稀为贵,学的都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心态要摆正,已经不是20年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22
简单点:人太多,并且眼高手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22
眼高、经验
都是
大家都觉得社会对待大学生的态度应该很重视,其实~屁~大学生还没有之高学生出来找工作容易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23
最重要的是心态要摆正.物以稀为贵,现在大学生上街随便一抓就是一把,已经不是20年前了.
而且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的都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