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23
在新教材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们感到困惑的或是教学中存在有待改进的,也有些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教师、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简单进行概括,并列举下来。
在教师方面:一是理念问题。表现为对新课标中习作教学的要求、建议,各年段教学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对教参中的习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有的教师注意看了,有的教师没有看。二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不够,有的放任读写,有的要求过严。曾有人对现在的习作教学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一放手它就可以飞。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习作飞不起来。然而教师真的放手了,放任读写,有的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够飞起来吗?会飞到哪里去呢?我认为学生习作想要飞起来,不仅要有强烈的飞的愿望,还要有切实能飞的本领。而要求过严,会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使习作公式化、格式化,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范文,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三是习作指导课形式单一,课前教师准备不充分,不能入情入境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习作活动中说、写。四是习作评价、批改尚需改进。批改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这是语文教师负担最重的一项任务,写的不成样子的习作最难批改,每一次全班大作文批改,往往要静下心来,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课余时间,甚至时间更长。而习作后面的评语也最让老师费心思,全班几十个学生,要写出不同层次、不同针对性、充满鼓励的评语,真的需要耗费些精力。同时教师的评价理念也需要转变,即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却有待于教师发现、总结。
在学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错别字多。这些错别字包括三个“的、地、得”字和同音字的混淆等。低年级学生写作文时,最常用的是“的”“地”两字,“得”字用得不太多,如果教师在一年级作文时不注重“的”“地”的用法教学,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得有错字,以后会沿袭到二、三年级,甚至个别学生到了更高年级仍不会用。如果到了高年级再改很难,因为学生的用字习惯已经养成了。错字多的另一方面就是同音字的混淆。学生写作文时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字和不常用的字,一时想不起来,也不查字典,所以就想办法,用学过的简单的同音字代替,造成错字多。还有的错字是书写上造成的。
学生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表现为作文一写完,就拿给教师看,自己没有检查、修改的习惯,即使检查了,也不知道哪个词用错了,哪个句子读不通顺,或者习作内容是不是符合要求、重点是否突出等等,这往往也是教师批改作文时很生气的方面。
2、习作兴趣低。这一点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明显,有的习作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的习作内容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习作情境,而有的习作学生无从说起等等,都是引起学生习作兴趣低的原因,加之学生占有的写作材料少,教师急于求成,所以学生习作兴趣低这个问题有时显得比较突出。
学生语言积累少或缺少文采。例如作文内容不充实,该写的重点的没有写出来。语言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要有流畅的语言,重点突出。而一篇合格的习作一定要有通顺的语言。我们有很多学生过不了语言这一关,表意不明确、不准确,表达不灵活、不生动,语意不深刻等是常见病。习作中使用空话、“车轱辘”话,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二是没有准确记忆抄录或看过的好的语言片断,看过则忘,看过则丢,有的学生看书只是看个热闹而已,根本不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更提不上很好地运用。
学生参加相应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实践活动少。比如写家庭里的趣事,城市孩子可以写和父母旅游、下棋、放风筝、家庭故事大赛等,而农村部分小学生,家庭里根本没有这个氛围,生活平淡地很。又因为安全等种种原因,学生不能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调查,而农村孩子缺少城市孩子的优越感,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大公园,没有纪念馆,没有可调查的、参观的合适的地方。加之学校规模小,举办的活动精彩程度不够,学生的感受、体验就受到了*,缺少写作的源泉。例如:学生写家乡的美景,山沟里的孩子视野比较窄、缺乏习作内容,只能写山坡、溪流等等,所以他们的习作缺乏美感,习作素材相对比较平淡,不善于发现美、表达美。
作文内容虚假、雷同,不会写生活化习作。作文内容虚假、雷同是长期困扰学生习作教学的习作训练的一个顽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的学生只图省事或蠃得表扬,竟全篇抄袭优秀作文上的内容,有的不懂写作要求,把别人的事往自己身上安,别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应付老师就算了事。还有的学生对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熟视无睹,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
学生不善于评价他人习作。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性问题,如果一个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会认真倾听他人习作,并找出优点和不足,哪怕是一个词用错了,一句话不通顺,到了高年级他的评价习惯就会养成,评价水平就会提高。而有的教师却不愿意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没有把这部分互相评价的时间留给学生,或是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都是造成学生不会评价、不善于评价他人习作的原因。
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相对比较普遍存在的,我只是作了简单的列举,教师们也许在习作教学实践当中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想这几方面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提出了以下改进办法,不一定非常有见地,但愿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交流,恳请你们提出宝贵意见:
新理念是关键。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不变”指的是教师头脑中应该树立的最基本的习作指导理念。“万变”指的是我们教学中各个学期、各年级的多个习作教学要求。我们目前尚没有固定的习作教学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环节设计。但只要我们头脑中有一个习作指导、训练的新方向,一个为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任何一篇习作都能教好。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就是方向的问题。其中的关键语是:真情实感、培养能力、自由表达、自我修改、相互修改。例如:五年级教参中对习作教学的建议是: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而不是创作,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尤其是讲评教学的建议说的非常具体。讲评的程序、讲评的方法等都比较明细。习作中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哪些先写、后写,哪些详写、略写都要想清楚。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读写能力。再比如三年级习作教学建议: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例如:“说说我自己”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重视习作中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这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不要写走样。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习作中所应该认真阅读、领悟,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无论是习作前的准备、指导及讲评、批改,我们都应遵循这些原则,突出这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