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4: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8:09
为了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人工智能初步”与“简易机器人制作”分别列入“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选修内容。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到“收集资料,了解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机器人作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界逐渐得到认同。
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的主要表现在于竞赛,通过竞赛体现机器人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拉动,以模范的力量推动它全面地进入课程设置。观察各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方式大体区分以为下四种:
第一,通过学校、少年宫、少科站等单位吸入机器人爱好的部分学生,组成智能机器人学习小组,以学员制进行活动,并可代表地区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这种形式是机器人进入中小学生视野最初、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把智能机器人技术学习放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普及,在大中型的城市中非常的普遍,开设情况相对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较成熟。
第三,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之一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种形式正在形成期,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常规性开设正在起步。但是,这无疑会会为信息技术学科带来新的活力,对今天信息技术教育重软件应用轻编程开发的局面会有所改善。
第四,智能机器人教育作为研究性课程的形式进入中学,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机器人教育的长期性、个性化决定了如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形式推广会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研究性课程的地位决定的课时不足,以及班额过大决定的组织难度,这都会影响机器人教育的整体推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学术界便开始对机器人教育开始研究。笔者对中国学术界所发表的相关文献做了统计,以“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教学”、“机器人竞赛”为关键字和索引,在“中国全数据期刊网、中国学术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检索,时间为1979年到20l2年3月15日,通过筛选,剔除无关的条目,统计以“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教学”为关键字的文献共有651篇,“机器人比赛或者机器人竞赛”共有905篇。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可看出,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器人教育进行了研究,但在各个研究内容的投入的力量明显不均衡,并且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在中小学开展的活跃度与研究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对称。研究人员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机器人比赛上面,直接造成了机器人教育理论研究上的匮乏,最终导致机器人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难以深入到课堂。可以说,当前“机器人教育”的发展状况明显滞后于“机器人比赛”的发展。
同时,笔者针对有关机器人教育有关的文献做了内容分析研究,按文献的内容主旨将其分类:机器人教育的价值或意义、机器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阻碍机器人教育发展的因素)、机器人教学的开发设计、机器人教育的应用现状、机器人教学方法、机器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国外机器人教育研究几个方面。其中以研究“应用状况”和“教育问题”的内容最多。而最为重要的课程设计方面的相关文献仅有1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8:09
今天见了一个教培机构的负责人赵老师,他在机器人教育行业做了很多年,今天跟我分享了他的很多心得,我们聊了很久,他很健谈,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个人喜欢各种玩具,高达,我后来回想,他大概讲了这么几点
1、家长很多都不知道机器人教育,家长很明确的要知道教了小孩什么东西,哪怕你一节课教小孩拼了几个积木,也有家长会有意见,觉得怎么这么久就拼这么个东西
2、家长送小孩来学机器人,其实很多是小孩逃避学习,觉得这里可以混,自己要求来玩
3、小孩根本就学不会python,连个英语都不会,还让他记那些东西,学个scratch就不错了
4、小孩感兴趣的是王者荣耀(还说了很多游戏和动画片,我没记住,斗破苍穹吧,还有……)
5、家长都希望能考级,有国家队背个书,家长就很乐意了
6、家长希望能参加比赛
7、小孩各种不听话,但是你得哄着他们开心,带着他们玩,还指望他们续费,根本不敢得罪,玩完了还要非常简单的给他们考个级或者参个赛拿个奖,皆大欢喜,明年再来,甚至还要用零食哄着他们
8、很多驾培机构的教具是买一套之后用到机构关门为止,很少送教具,送教具意味着收入减少,而没有品牌的机构,收学生的价格是由周围几家机构共同决定的。随意提价意味着生源减少
赵老师的机构主要是以可以考级的拼搭积木为主,低年龄段大积木,高年龄段小积木加电子模块,电子模块也都比较简单,关于想象力的培养,其实主要靠自己一张嘴,他们开业第一个星期还没装修完招了6个人,地理环境还比较好,周围几所学校都能覆盖掉。还有家长把自闭症的小孩送过来,整个课程学完了,一点改善都没有,一年的课程里跟老师说不到几句话。全程聊天下来,让我觉得赵老师的机构像一个儿童收容所,全是些问题儿童,用赵老师的话来说,还有很多有性格缺陷。
我深切的感受到小教培机构的难处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只要能把钱交进来就行,快快乐乐的玩耍,快快乐乐的拿个证书。至于学到了什么东西,总是有收获的,自己去脑补。
我一路上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社会太大了,你每天接触的习以为常的这些东西,你觉得应该教给小孩子的干货,就像你的嵌入式开发板,你的microbit、arino、树莓派,开源飞控,github啥的,以及如何开脑洞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希望带他们上路,他们以后可以自己在计算机科学或者知识的世界里遨游,但是很多家长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你在讲什么,你想传达的理念,也许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真的不太在乎。
当然了,赵老师的机构可以存活下去,这些可能就是他的不二法门,还是借用他的话,去他娘的理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你得顺着他们,你得活下去。
赵老师没错,这是他的生存之道,他表达的观点可能确实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受国家高考*左右的。真正认识到教育是什么的家长还是太少。认识到了,也需要去趟高考的独木桥。光靠课本的学习可以学好数学物理等相关的知识吗?我看是未必的,就像笔者大学学数字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根本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会套个公式算一算,工作了两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书,才理解了这个变换的伟大之处。
是不是有一种形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谈机器人教育,也不谈编程教育,小区式运营的青少年兴趣组是不是更靠谱呢。一起玩赛车,一起改装,一起玩无人机,一起改装,一起玩机器人,一起编程。小区式工作室作为知识的输出地。或者学校组织科技兴趣组。做教育培训行业,只有做功利化的职业教育才能活得好,做传统教育的补充教育才能活得好,做效果明显的少儿英语教育才能活得好。做少儿科普类教育,至今没有人知道路在哪里。而所谓的AI,创客都成了*下的泛化衍生物。也许可以做真正的兴趣教育,打造一个各种兴趣爱好的集中式网站,针对这个兴趣爱好的逐层深入,涵盖知识体系及对应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