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认为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强你赞成同学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7
由于有了第一堂课的顺利,在给1班上课时,显得有点得心应手。一切都在我的意料和掌控之中,没精彩可言,可学生的探究却扎扎实实。
经过了实验的假设,方案的制定、汇报和完善之后,孩子们投入到了实验中,很快地,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在汇报实验结论时,第五小组的同学公布了一个令全班同学都意外的答案:改变形状前能承受3个垫圈,将纸折成
后,只能承受1个垫圈。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纸形变形状后能减弱纸的抗弯曲能力。
怎么回事?这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他们的结论引起了教室的*动。
“同学们静下来,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如何实验的,怎么样?”既然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还能够大胆地表述出来,首先一点要肯定他们:那就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尊重了实验的事实,而作为教师此时应该做的就是要查明实验的*。
我将这第五小组的四个同学请上了请台,让他们演示实验过程。
“老师,他们的纸的折法有错。”快嘴的小健喊着表达了他的观点。
“可是,我们也是改变了纸的形状啊?”第五小组的同学还是有点理不清思路。
“你们是不是只改变了纸的形状呢?”看着他们横着折纸,我和很多同学都已经发现了第五小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这样问孩子们:“对比实验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这还用问!”小邹面对自己组实验的失败很不服气。
“那你们是只改变了一个条件吗?”他们的操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改变纸的形状的时候,也改变了纸架在两个“桥墩”(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架起纸的两个墩子称之为桥墩)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讲,就是在不经意间增加了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另外,将纸横着折以后架到“桥墩”上,纸张借助于横着的折痕自然下落了。这个道理如果只是嘴上说说,孩子们肯定不能很明确地理解。
于是,我将一张纸架在“桥墩”上,并在纸上做上记号。然后照着第五小组的折法折纸,再架到“桥墩”上,很明显,刚才的两个记号已经移动了。
看到了这个显示,孩子们终于恍然大悟。“我们以为考虑得很周到了,哎!”看到这个结果,小邹发出了由衷地感叹。
“我们要感谢第五小组,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今天讨论的可能!”为了鼓励第五小组,也鼓励全班同学尊重实验事实,我向全班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一个小插曲,让孩子们对于“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又有了深刻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