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布政使宴请周莲和如皋石合泰是什么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6: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4:44
福建布政使周莲,1850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他将如皋地方传统名菜“上八珍”进贡老佛爷慈禧太后,获得黄马褂等等荣耀,之后将上八珍改良为“佛跳墙”,周莲在1911年11月23日,以清朝二品官身份,担任第一届如皋**军政总司令。是*时成立的如皋百年老字号“石合泰”的重要股东合伙人。
石合泰,是名扬四海的中国名菜佛跳墙创始人周莲,在清末时期与石筱舫合作成立的著名商业会所,位于如城内城河燕桥东,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合泰是家族文化传承有序,商业历史记载清晰并仍然保持清朝原貌的中国十大百年老字号之一。现存清末古院落总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整体座西面东,自东至西分为店房与会所、住宅。店房三进临街(*初名大寺巷,解放后更名大治巷,俗名衣店街),依次为店堂、账房与银房(洽谈室)。头两进与厢房构成首个四合院。中间天井及客厅和二进四合院,为佛跳墙长寿美食会所,园东有明代古井一眼。
正厅赫然金匾《慧映中华》,居中大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1903年慈禧太后为周莲题写。
廊前木对联“坛启荤香惊四邻·佛动弃禅跳墙来”原件是南通张謇题写,1986年启功先生依张謇旧句补题。西北为住宅区。
各区之间有走马廊檐沟连,沿北侧有仓库、作坊等附属建筑,使整个宅院呈比较规整的矩形。该民居保存完好,具有木质础、斜铺砖等明代建筑特色。
石合泰会所正北街对面,就是1911年,周莲担任如皋军政总司令时办公的县府大寺衙门。
现存《如皋周氏敦睦堂家谱》《石氏宗谱》《如皋县志》《如城志》及数百件相关文物史料,清晰记录着石合泰的百年发展史。
1898年春天,美孚石油住镇江大班(总经理),前往苏北通如地区考察业务,夜晚借宿在如皋平民石筱舫家中,离去时遗忘一张两万元银洋取现汇票。半个月之后,大班即因遗失汇票一事郁郁而终。
石筱舫拾到巨额汇票后,立即报告官府。但当时受通讯及信息交流条件*,官府只知对方是美孚石油员工,并没有任何办法与美孚石油取得联系。
石筱舫想到,恒昌南货店老板鲁仁府,常年给如城周公馆供应食材,而周公馆大公子周莲,时任厦门道台(后任福建布政使),因为工作需要,与外国使领馆常有联系,所以请鲁仁府将汇票转交周公馆。
很快,周莲收到汇票,立即通过美国领事馆转交给美孚石油公司。
为感念石筱舫的诚实大义,美孚石油决定在苏北小城如皋设立销售点,并选定石筱舫担任美孚石油苏北总经销。
突如其来的商业机遇令石筱舫措手不及,虽然美孚石油笃信石筱舫的商业信誉,可以无条件赊欠货款,并代为支付领取营业执照所需的保证金,承诺先供货年底结算。
但是,作为美孚石油的苏北运营中心,前期必须准备的仓储、人员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石筱舫是普通平民,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投资能力。之后,还是恒昌老板帮助联系周公馆领投,在美孚石油公司投入供应的基础上,周莲投入8000元作为流动开支,石筱舫以干股份额参加,并行使掌柜职责,鲁仁府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支薪水担任经理。
周莲为合作公司取名《三友洋行》,至1904年,三友洋行的年营业额超过400万大洋。
此时,中国国内掀起的抵制美货运动,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发展。根据美孚石油公司的财务报告,美国*注意到中国市场的重要。
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权衡石合泰一年400万营收与2700万庚子赔款之后,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用主动退还庚子赔款的方式来平息中国人民的愤怒,并建议将退还款项供中国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使用。
因石筱舫创业之初是经营酒店客栈,三友洋行也是股东们招待客户,洽谈业务、研究长寿美食的会所,故用日语对酒店称谓谐音取名。同时,英文洛克菲勒Rockefeller即为石头之意,首字中译为“石头”与石筱舫意为宗亲。
1913年,已迁新居的石筱舫,延请避居上海的康有为,为其新修扩建的私园题书铭文。康有为以《山海经》中二石相通,天地开泰典故,将公司字号定名为“石合泰”,并亲自书写匾额。
2018年4月,石合泰投资人周莲曾孙周婷(原名光辉,字希薇),向洛克菲勒掌门人史蒂汶·洛克菲勒先生发出邀请,洛克非勒家族中国区代表,美国罗斯洛克文化集团总裁一行访问如皋,受到如皋市*领导的热情接待。
根据1995年如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如皋县志》记载:
石崇文(1869——1926),字筱舫,谥孝惠,以字行。江苏如皋人。石合泰中方总经理,如皋西南乡江安北园人。家道贫困,年轻时因家中草房被焚,迁居张黄港,想方设法开了一爿代客加工的小油坊。不幸再遭火灾,生活无着。“包连升”酒店的老板见他可怜,收为帮工,每天到码头上接客并负责厨房杂役。有时“包连升”客满,老板就叫他领客人回家住宿,酌收费用。石筱舫勤劳诚实,招待客人、接送货物也有小费,因此生活才稍为安稳。20岁开始自立门户,创办“广济客栈”(酒店),凭借不错的厨艺,成为周莲佛跳墙会所的重要一员。
石筱舫是以诚信为本,具有民族精神的清代末期中国内地引进外资开放经营的商业先驱。
周莲(字子迪),1946年出生于如皋城,1895年由恭亲王奕欣推荐担任厦门道台,1900年-1906年担任福建布政使。
周莲的父亲周际霖,字霁楼,道光年间举家定居如皋城内状元坊。同治二年周际霖首任如皋知县,之后二十年,连续四任如皋知县。
1903年周莲将亲手烹制的如皋上八珍(佛跳墙),进贡慈禧太后,因口感丰盈,极具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功效,被御膳房列为长寿一品,获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授黄马褂。获慈禧太后题匾额:慧映中华。
*28年出版的《如皋县志》记载:1911年11月23日周莲以清朝二品*资格,组建如皋县**,亲自担任首届军政总司令,四品*沙元炳担任民政长。之后周莲退居石合泰,专心研究长寿美食。1920年周莲逝世,入如皋城南杨花桥周家祖蓥,龙游湖龙坊,纪其功绩。
参考资料:《如皋周氏敦睦堂家谱》、方志出版社《如皋县志》、中华书局《清代官职年表》、亚细亚文化社《金橘仁文集》、张孝若《张謇先生传记》
(江苏文史馆·陈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4:45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 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 中国历代以农立国,中秋节正当春华秋实,农业收成的季节,所以农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谓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而亲友之间馈赠月饼,同样也是象征完满、团圆之意。 中秋之夜,合家围坐,皓月当空、或对月饮酒,或品茶吃月饼以助谈兴,亦人生之一乐事。所以无中秋可以吃月饼,而无月饼则不成中秋,因此中秋与月饼是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来,也有多种说法。 有谓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二谓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云:“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蜍之形,有祭毕而食者”。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饼之俗。 或谓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万”的残暴统治压迫,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大圆饼,内中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起义,结果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秋食月饼之俗更为流行。 总之,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历代而后,不断加进新的内容,以丰富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