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00:00
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而又复杂的涉及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利益的管理活动,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当天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是一个全球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就总体而言,在FAO、WHO 以及 WTO 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全球已经形成食品管理的战略构架:
(一)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条主线
2001 年,WHO根据 53 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的草案。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减小食源性疾病的健康损害和社会负担,并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 3 条行动主线(three principle lines of action)。
第一条主线,即倡导和支持以科学的危险分析为基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
第二条主线,即提供以科学为导向的覆盖整个食物生产链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暴露于食品中不可接受的微生物和化学因子;
第三条主线,即评估和管理食源性风险,交流信息,并加强与其他系统和伙伴的合作。
围绕这三条主线,WHO 又制定了 7 条具体措施:(1)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2)改进危险性评估方法;(3)开发新技术产品的安全评价方法;(4)增强 WHO 在 CAC 所起的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5)强化危险性信息的交流和主张;(6)增强国际间的合作;(7)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我国卫生部参照《WHO 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于 2003 年制定和颁发了中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即消除食物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危害,提高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水平(the hygiene quality of raw foods stuffs)。
第二道防线,即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如巴氏德消毒、灭菌、发酵、辐照等技术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food shelf life),消除致病性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安全。
第三道防线,即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提高其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能力和责任感;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这三道防线是国际食品*研究所(IFPRI)在研究制定《2020食品、农业及环境发展远景》(2020 vision for food, agricultureand environment)规划时提出来的,旨在控制食品污染及食源性疾病,减小其对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法律层级上,中国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上有法律规范上的要求,但没有第一道防线的法律规范要求,即《食品卫生法》调整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然而,在规章层级上,中国*有关部门已制定涉及第一道食品安全防线的规范文件,如
(三)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即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ood Hygienic Practices,GHP)的浪潮。GHP 是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国际食品卫生通则》(Recommended, International Code of PracticeGeneral Principle of Food Hygiene)而建立的规范,用于指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良好生产规范(GHP)的内容包括:(1)初级产品的生产;(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设计;(3)食品生产企业的操作规范;(4)食品生产经营操作的控制及其规范;(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维护及卫生管理;(6)个人卫生;(7)运输;(8)产品信息;(9)培训。
第二次浪潮,即推行 HACCP 管理的浪潮。HACCP(Hazard Analysis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是一个鉴别、评价、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系统。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HACCP 有 7 项工作原则:(1)进行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3)制定关键点控制标准限值;(4)建立监测体系以监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5)建立当关键控制点失控时应采取的纠正错误;(6)建立确认 HACCP 系统有效运行的验证程序;(7)建立有关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的必要程序和记录。
为了推动HACCP系统的应用,CAC专门制定了 12 条应用指南:(1)组建HACCP小组;(2)对产品进行描述;(3)确定产品的用途;(4)绘制产生的流程图;(5)现场确认流程图;(6)列出每一生产步骤所潜在的危害,进行危害性分析,靠对已确定危害的控制措施;(7)决定关键控制点;(8)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值;(9)建立对每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的系统;(10)建立纠偏措施;(11)建立验证程序以及(12)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
第三次浪潮,即推行危险性分析方法的浪潮。危险性分析(RiskAnalysis)的概念于 80 年代末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1997 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 FAO/WHO 食品标准、食物化学及食品贸易会议上做出了“在评价时继续以适当的科学原则为基础并遵循危险性评估的决定”。1995 年、1997 年和 1999 年,FAO/WHO 连续召开了有关“危险性分析在食品标准中的应用”、“危险性管理与食品安全”以及“危险性信息交流在食品标准和安全问题上的作用”的专家咨询会议,提出了危险性分析的定义、要素及框架的应用原则和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危险性分析体系。
危险性分析由三个部分组成: 1)危险性评估(Risk Assessment),包括危害的鉴别、危害特性的描述,摄入量的评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 2)危险性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权衡可接受的、可减少或降低的危险性,并选择和实施适当措施的*过程; 3)危险性信息交流(Risk Communication),是危险性评估者、管理者和其它有关机构相互交流有关危险性信息的过程。
危险性分析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SPS)要求,成员国应保证其所采取的SPS 措施是建立在人、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危险性评估基础之上,并采用相关国际组织制定的危险性评估技术。食品安全危险性分析的总目标是确保公众健康。
GHP、HACCP 以及 Risk Analysis 将是今后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不可不涉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