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愿自己的孩子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4:4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10
因为苏轼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
此观点来自于苏轼创作的一首七绝《洗儿戏作》,原文如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倒也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
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还是与朝云的相处,朝云为东坡侍妾,于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来归,深得东坡的宠爱。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戏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11
这个问题涉及到苏轼的一首诗,其实苏轼写着一首诗不是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详解如下:
一、原诗如下: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二、诗歌解析: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全在这些转折中。
三、深入赏析并解题:
诗的首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被聪明误一生",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妒嫉,被打压,被陷害,到年近半百的时候,仍被贬在黄州,何时能够被赦免,还不可知,可以说是被聪明误了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愚是愚昧、愚笨,愚昧无知,鲁是迟钝、笨拙,反应迟钝。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无灾无难到公卿"。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做到公卿。实际上这是反讽,因为现在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具的人。《东都事略·神宗本纪》:"元丰五年夏四月癸丑,更官制,以王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章敦门下侍郎,张璪改中书侍郎,蒲宗孟尚书左丞,王安礼尚书右丞。"可见在元丰年间的宰执大臣,都是才具平庸的人,这就难免东坡要发出不平之鸣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自退之道》的一章里说:"东西方的*规则完全一样,爬到顶端的一定是庸才。"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因为做大官的,最好不要负什么责任,对事既不必肯定,也不宜否定,操持模棱两可,出语含含混混,这样就无往而不利。做大官*要特别小心,不可随便得罪人,且要多施小惠给人家。但是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人,对做大官成功的规则,他一样也不能恪守,所以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颠沛流离,因此才会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不平之鸣了。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说:"诗中有玩世疾俗之意。"说得也是不错的。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全在这些转折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11
“人皆养子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在年届50时,同他的侍妾朝云(东坡续弦)喜得第四个儿子,在满月时所作的《洗儿戏作》。虽为“戏言”,也确实表现了他的真实心理。天下哪位父亲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且粗俗鲁莽? 苏轼因才高受累,言直被谤,以至于“我被聪明误一生”;而社会却让一些庸庸碌碌的笨蛋坐上了公卿的交椅高高在上。这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的感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12
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