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无霜的天气下,新采割的直接放在田里晾晒的鱼腥草叶要几天才能晒干?回答得有理给十分,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2:0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55
野外生存知识--野外生存小常识
徒步旅行要认真走路
我们走路时,不要一面走路一面想如何走路,要把走路当作目的,认真去走。刚开始训练走路,在平地上,最少要走15分钟。练习快走时,我们呼吸会加快、出汗,小腿肚、脚底、腹侧都会发痛。当你感到身体某部分发痛,常会中断走路。其实走路如同赛跑,要有技术。
有时离开道路而走,时间长了脚会发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鞋子、袜子、走路方法所引起。走路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人们未发明汽车时,就是以双脚为交通工具。走路可以训练脚肌肉结实,促进身体健康。对自己走路及健康有了信心,不妨离开道路,到野外山路走一走。(当然要避免走施工现场,要享受披荆斩棘开路的趣味。本来路就是人走出来的。)
绕远路也有一番乐趣,不要经常走同样一条路,不妨绕远路、看看周围环境,因为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变化。有时不妨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说不定有新发现。到野外长时间走路,最好以同样速度前进。
野外生存勿忘恢复自然的原貌
在野外求生存,最重要就是培养观察自然的眼光。人类与动、植物求生的本能都是一样。自然界动植物虽然彼此间没有共同沟通的语言,但是彼此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能理解其它生物,平等对待他们,而不会去伤害他们。
不要破坏自然界平衡的状态是野外生存中十分重要的。大自然中动植物彼此保持很微妙的平衡。一块狭小的空地,表面看起来没有生物生存,实际上生物正在那活跃着。接触大自然时,不要破坏这种平衡,不乱折花木不乱捕鸟兽。享受大自然,也应遵守规则。
还有,必须学会一件事———恢复自然界原有的风貌再离开。有时我们看到人们离开野外后,留下肮脏的垃圾,阴暗处的空罐头、堆积的塑料袋、吃剩的鱼肉汤肴,不堪入目。因此不要忘记,保存自然原有的风貌,处理掉垃圾,将临时厕所掩埋好,把不能燃烧的塑料袋带走,后来的人,才能享受干净的大自然。
在山林中,还有几点要注意的:不要触摸鸟巢、不要抄近路到危险地方、不要大声喧嚷、不乱摘花草、不要靠近带着幼子的动物、不随便发出叫喊声。
野外生存知识
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
它还有很多用途:
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和。
▲ 避风防潮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
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仪器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军人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常简单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们人称的北斗星)。该星座由七颗星组成,开头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种补助方法。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切勿惊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来,总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于原出发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无所适从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
二、复杂地形行进方法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要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行进时,能大步走就不小走。这样几十公里下来,可以少万许多步。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步来休息,而不停下来。攀登岩石时,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确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线。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点固定”法,即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剩余的一手或一脚,使身体重心上移。手脚要很好地配合,避免两点同时移动,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攀登时,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坡度大于30度时,一般采取“之”字形攀登路线。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但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的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河流是山区和平原地区经常遇到障碍。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细地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应当用一根午子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或者手执重达15~20公斤石头。集体涉渡时,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环抱肩部,身体最强壮的位于上游方向。
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卡以及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这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才能真正掌握。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种类、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对吃昆虫虽然不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防一试。但是应注意,一事实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四、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当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在专家指导下,还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质野生植物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五、野外常见的伤病的防治
昆虫叮咬的防治: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卡痒消毒。
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部队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立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喝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庆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
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
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55
野外生存知识--野外生存小常识
徒步旅行要认真走路
我们走路时,不要一面走路一面想如何走路,要把走路当作目的,认真去走。刚开始训练走路,在平地上,最少要走15分钟。练习快走时,我们呼吸会加快、出汗,小腿肚、脚底、腹侧都会发痛。当你感到身体某部分发痛,常会中断走路。其实走路如同赛跑,要有技术。
有时离开道路而走,时间长了脚会发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鞋子、袜子、走路方法所引起。走路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人们未发明汽车时,就是以双脚为交通工具。走路可以训练脚肌肉结实,促进身体健康。对自己走路及健康有了信心,不妨离开道路,到野外山路走一走。(当然要避免走施工现场,要享受披荆斩棘开路的趣味。本来路就是人走出来的。)
绕远路也有一番乐趣,不要经常走同样一条路,不妨绕远路、看看周围环境,因为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变化。有时不妨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说不定有新发现。到野外长时间走路,最好以同样速度前进。
野外生存勿忘恢复自然的原貌
在野外求生存,最重要就是培养观察自然的眼光。人类与动、植物求生的本能都是一样。自然界动植物虽然彼此间没有共同沟通的语言,但是彼此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能理解其它生物,平等对待他们,而不会去伤害他们。
不要破坏自然界平衡的状态是野外生存中十分重要的。大自然中动植物彼此保持很微妙的平衡。一块狭小的空地,表面看起来没有生物生存,实际上生物正在那活跃着。接触大自然时,不要破坏这种平衡,不乱折花木不乱捕鸟兽。享受大自然,也应遵守规则。
还有,必须学会一件事———恢复自然界原有的风貌再离开。有时我们看到人们离开野外后,留下肮脏的垃圾,阴暗处的空罐头、堆积的塑料袋、吃剩的鱼肉汤肴,不堪入目。因此不要忘记,保存自然原有的风貌,处理掉垃圾,将临时厕所掩埋好,把不能燃烧的塑料袋带走,后来的人,才能享受干净的大自然。
在山林中,还有几点要注意的:不要触摸鸟巢、不要抄近路到危险地方、不要大声喧嚷、不乱摘花草、不要靠近带着幼子的动物、不随便发出叫喊声。
野外生存知识
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
它还有很多用途:
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和。
▲ 避风防潮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寻找正确路程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
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仪器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军人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常简单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们人称的北斗星)。该星座由七颗星组成,开头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种补助方法。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切勿惊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来,总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于原出发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无所适从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
二、复杂地形行进方法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要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行进时,能大步走就不小走。这样几十公里下来,可以少万许多步。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步来休息,而不停下来。攀登岩石时,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确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线。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点固定”法,即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剩余的一手或一脚,使身体重心上移。手脚要很好地配合,避免两点同时移动,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攀登时,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坡度大于30度时,一般采取“之”字形攀登路线。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但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的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河流是山区和平原地区经常遇到障碍。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细地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应当用一根午子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或者手执重达15~20公斤石头。集体涉渡时,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环抱肩部,身体最强壮的位于上游方向。
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卡以及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这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才能真正掌握。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种类、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对吃昆虫虽然不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防一试。但是应注意,一事实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四、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当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在专家指导下,还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质野生植物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五、野外常见的伤病的防治
昆虫叮咬的防治: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卡痒消毒。
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部队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立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喝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庆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
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
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追问牛头不对马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56
3个太阳日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