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求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0: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1:45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对外净债权。直到近几年我国的对外净债权才由负转正,远离外债风险警戒线。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911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长期以来雄踞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日本,成为新的全球储备“霸主”,使得本来在国内外被炒得火热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火上浇油,讨论再度升温。作为全球第一,我们有理由高兴,但是将我国的对外债权和对外债务做一番历史考察,今天的成绩就不值得过于兴奋。 外汇储备的重要作用,就是维持一国的对外偿付能力,包括对进口的清算能力,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对外资利润的兑付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国际经济学家经常将一国的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外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一个国家的对外净债权,只有净债权为正数才是一个国家对外拥有的真正财富。因此,分析外汇储备问题,必须与外债结合起来,孤立地分析外汇储备其实没有多少经济意义。
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观
有据可查的我国外汇储备数据可追溯到1950年,比较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数据,其实有些令人心酸。整个20世纪50年代,表现最好的1955年外汇储备也只有1.8亿美元,10年年均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整个60年代,表现最好的1969年外汇储备也没有达到5亿美元,10年年均不足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外汇储备的进展非常缓慢,1973年还出现了负0.8亿美元的特例,10年年均只有3亿美元。因而建国后前30年的外汇储备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过的是紧巴巴的日子。80年代开局不利,10年均外汇储备不过45亿美元,与当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不相称。我国外汇储备真正“起飞”起始于1994年,当年达到500亿美元,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外汇储备增长长波,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的*跳,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左右。 有人喜欢计算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5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4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经济意义,究其原因,就是基数太小,没有可比性。 对比我国的外债数据,我们发现,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才超过外债,脱离外汇风险指标警戒线。
我国外汇储备与外债的比较分析
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外汇储备上,外汇储备只是一国对外经济平衡等式的一头,另一头是外债。国外的分析家关注一国对外经济的存量均衡状况,必须关注外汇储备与外债的互动,以测度一国的外债负担、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外汇储备还制约一国的举债能力。 在衡量一国的的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的指标体系中,涉及外汇储备与外债互动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二是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 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测度一国的对外债权存量与对外债务存量的比率,考察一国总的债务风险和债务偿付能力状况。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这一比率应该控制在100%之上,超过100%为安全,80%为警戒线,小于40%说明一国的外债进入紧急状态。 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衡量外汇储备对当期到期债务的偿付能力,国际公认的标准是35%为安全线,45%为警戒线,大于55%则说明一国的外债风险进入紧急状态。 1985年以前,*实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基本思路,也受到对外举债能力的影响,我国的外债余额一直较少,但并没有避免债务紧张。到1985年,绝对规模并不大,只有150亿美元。1985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对外贸易一直逆差,外资流入规模很小,对外债的需求迅速膨胀。1994年以前我国外债的增长主要是用于弥补国内资金缺口、平衡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甚至是为了维持偿债能力。 近几年外债增长的原因有了显著改变,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贸易相关的外债如贸易信贷、延期付款等外债急剧增长,已经占到外债总值的50%左右;二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由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主体的债务快速增长,占到总债务的差不多五分之一;三是由于我国国际信誉的提升和偿付能力的增强,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举债的能力提高,世界银行对我国援助性的项目贷款大幅度增长。 整体而言,从1985-2005年,我国的外债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过程,1985年外债余额还只有158亿美元,1990年超过500亿美元,1995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1500亿美元,2003年又跨越2000亿美元大关,按照近几年的发展速度,2006年年末无疑会高于3000亿美元。
与外债余额指标的变动轨迹不同,1985年以来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指标先是强劲的上升,然后是快速下降,但长驱运行在安全线之外。1985年,外债余额是外汇储备的6倍,按此指标衡量,我国的外债早已进入紧急状态,然而,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的上升并没有就此止步,1988年再上升到外汇储备的12倍,属于“超紧急状态”,实际上处于崩溃边缘。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外汇管理不断收紧的根本原因。此后,我国对外债和外汇的管理卓有成效,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一路下行,我国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稳定性改善是在1994年以后,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并不断扩大的顺差和资本账户的盈余。不过,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才真正运行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00%)之内,到此时,我国才有了对外净债权。 与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运行比较,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指标的运行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是没有显著的上升过程但下降趋势明显;二是较早进入了安全状态;三是近几年又屡屡抬头,不断试探安全线水平。 1985年,我国的短期外债是外债储备的2.5倍,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线35%的6倍,也说明我国当时外债状况相当紧急,此后除了1987年有较大幅度的回升,整体上还是快速下降,1994年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一下子从1993年的64%下降为16%,从此开始在警戒线之内运行。但是,由于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近几年这一比率又有所回升。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认识
外汇储备价值几何
外汇储备是一国官方持有的具有最强大的国际流动性的资产。在宏观层面,它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增强国际信誉和维护金融安全等作用。既然外汇储备是一种资产,它当然还具有增值功能,经营得当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按照我国现有的近10000亿美元的储备规模,即使年收益率只有5%(对于很多投资产品,5%的收益率其实很低,比如高盛和可口可乐股票的年收益率都在20%以上),年投资收益也有500亿美元,再按照1比8的汇率核算*民币,就是4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度海南省GDP(904亿人民币)的4倍多,是2005年度贵州省GDP(1942亿人民币)的2倍,也相当于2005年度江西省(4056亿人民币)、广西壮族自治区(4063亿人民币)的GDP,当然更高出青海、宁夏、甘肃等许多省份的GDP。而且,GDP只是毛收益,如果按照国民生产净值比较,还不知高出多少个省。另外一个最直观的比较是,它相当于2005年国家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的总和,如果收益率再增加1个百分点,恐怕就是一个不太富裕的省一年的税收总和,不好好利用这10000亿美元,实际上是一种犯罪。 会计
更多信息请访问:育路网财会频道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会计考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