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汉代作家的作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3: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9:18
汉初的知名散文作家以陆南为最早。陆贾,楚人,生卒年不详。初事刘邦,以能言善辩著称,常使诸候。高祖十一年说服南越王赵佗臣属汉朝,归,被任为太中大夫。吕后专权,病免家居,后参预诛灭诸吕。文帝时,复使南越,劝说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取消帝号,归,以寿终。著有《新语》十二篇,今存。又有《楚汉春秋》九篇,赋三篇,今佚。
《新语》是一部政论散文著作,其著述本末,《史记·陆贾传》有扼要记载: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说称《诗》、《诗》,有一次遭到刘邦“乃公居马上而得天下,安事《诗》、《书》”的责骂。陆贾反驳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邦听了很惭愧,就对陆贾说:“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于是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但原作散佚已久,今存之十二篇的可靠性,众说不一,有断其真者,有疑其伪者。比较通融的观点以为今存《新语》既有脱佚,也可能有后人润色,但基本保持了原来面貌,笔者倾向于这种看法。
《新语》的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其中显著的倾向是崇尚仁义,高扬德治,这与司马迁的记述颇为合拍。陆贾认为,道德、仁义是*的根本:“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新语·本行》,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是建立长治久安、和谐有序之社会的保障:“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道基》),“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辅政》)。在此正面立论的基础上,陆贾着重从反面总结了秦王朝之所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其速亡的主要原因是迷信严刑酷罚,践踏废弃仁义:“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辅政》),“齐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道基》),“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无为》)。陆贾认为,不能用贤去佞,是秦王朝速亡的又一重要原因:“以李斯、赵高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何者?所任非也”(《辅佐》),“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资质》)。陆贾还指出秦始皇等统治者“骄奢靡丽,好作高台榭,广宫室”,天下豪富纷纷仿效,大兴士木,“疲百姓之力”,“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本行》),以致民怨沸腾,铤而反抗,这也是秦王朝覆灭的一个原因。
陆贾在高扬儒家仁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地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尤其是黄老道有之清静无为的*思想,如:“夫刑重者则心烦,事众者则身劳;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回邪而无所就。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至德》),“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无为》),这种思想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可使人们从中得知:陆贾不仅是汉代推崇儒学的最早的一位思想家,而且也开启了从其他学派吸收合理成分以充实新时期儒家*思想体系的先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9:18
散文:
西汉
1:政论散文:
a:贾谊<过秦论>(史论散文),<论积贮疏>(忧患意识很重)
b:晁错<论贵粟疏>(擅长分析,沉着老练),<上书言兵事>(有纵横家风气)
c:枚乘:<上书柬吴王>
2:历史散文:
a: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成为史传散文的典范)
b:班固<汉书>(第一部断代史,带有正统严禁的史学家思想)
3:其他散文:
a: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天人相应"的观点,逻辑严密)
b:刘向:<新序>,<说苑>(两本书都是逸闻琐事编撰而成,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名言是"不食嗟来之食")
c:司马迁<报任安书>(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d:杨恽<报孙会宗书>(描写回归田园的淳朴生活,隐含苦中作乐的无奈)
e:桓宽<盐铁论>(文风质朴,直切时政)
东汉
1:政论散文:
a:桓谭<新论>(开东汉人士抨击虚妄之先河,文风朴实无华)
b:王充<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批判经学学风)
c:仲长统<昌言>(崇尚使用,充满变革思想)
2:历史散文:
a:赵晔<吴越春秋>(记录吴越争霸的历史,情节曲折生动)
b:袁康<越绝书>(内容同上,但同时还记载了地理,占气等专篇)
辞赋
西汉
1:*体赋:
a:贾谊<吊屈原赋>(怀才不遇的幽愤),<旱云赋>(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怀抱)
b:严忌<哀时命>(创作倾向与贾谊相似)
2:大赋:
a:枚乘<七发>(标志汉大赋开始)
b: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将汉大赋推向高峰,讽柬之意在作品中并不突出,绝大部分辞藻华丽,丧失了真情实感)
c:扬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铺排夸丽,拓展了赋的题材)
d:董仲疏<士不遇赋>(抒发内心愤懑)
e: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
f:刘歆<遂初赋>(汉代纪行赋开山之作)
g:班婕抒<自悼赋>(情感细腻)
3:抒情小赋:
a:东方朔<答客难>(书写胸中郁闷不平),<非有先生论>(表达正直人士的处境艰难)
b: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直接强烈书发士不遇的孤愤)
c:王褒<洞箫赋>(发展了咏物赋,开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东汉
1:*体赋
a:班彪<北征赋>(感古伤今,安穷乐道的思想)
b:冯衍<显志赋>(抒写家门不幸的愁思,表达隐居的意愿)
c:蔡邕<述行赋>(吊古伤今)
d:杜笃<论都赋>(东汉京都赋的开端)
e:班固<两都赋>(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f:张衡<二京赋>(汉大赋之绝响,规模,容量都超过前人)
2:抒情小赋:
a:张衡<归田赋>(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个性鲜明)
b:赵一<刺世疾邪赋>(揭露不顾民众死活的*实质)
c:祢衡<鹦鹉赋>(表现士人困顿的无奈)
诗歌
西汉
1:乐府民歌:
a:揭示了民众*无奈,走向反抗道路的情状:<东门行>,<妇病行>
b:表现漂泊异乡的悲哀:<艳歌行>,<孤儿行>
c:表现厌倦战争的诗:<十五从军征>,<战城南>,<古歌>
d:表现爱情的诗:<上邪>,<江南>,<有所思>,<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e:表现讥讽达官显贵的诗:<鸡鸣>,<相逢行>
东汉
1: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基本是表现游子思妇的内容,离愁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感是诗歌的情感基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啊~~~终于写完了,参考<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