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南怀瑾《论语别裁》中一段话的翻译。尤其是最后两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2: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7:4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从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但“学而不思则罔”,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像我们一样——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尤其是目前的中国青年,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击,思想的彷徨与矛盾,情绪的郁闷与烦躁,充分显示出时代性的紊乱和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少年们的病态心理。而代表上一代的老辈子人物,悲叹穷庐,伤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有日暮途穷,不可一日的忧虑;其实童稚无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人间,宛如一张白纸,染之朱则赤,染之墨则黑,结果因为父母的主观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涂涂抹抹,使他们成了五光十色,烂污一片,不是把他们*成了书呆子,就是把他们*成太保,还不是真的太保。我经常说,真太保是创造历史的人才。所以老一辈人的思想,无论是做父母的,当教师的,或者领导人的,都应该先要有一番自我教育才行。尤其是搞教育、领导文化思想的,更不能不清楚这个问题。
所以青少年教育的问题,首先要注意他们的幻想,因为幻想就是学问的基础。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所以我说历史文化,无论中外,永远年轻,永远只有三十岁,没有五千年,为什么呢?人的聪明智慧都在四十岁以前发挥,就是从科学方面也可以看到,四十岁以后,就难得有新的发明,每个人的成就都在十几岁到二三十岁这个阶段,人类在这一段时间的成果,累积起来,就变成文化历史。人类的脑子长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正在五六十岁,可是他大半像萍果一样,就此落地了。所以人类智慧永远在这三四十的阶段作接力赛,永远以二三十年的经验接下去,结果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二三十年的经验而已。所以人类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从哪里来的?人生究竟如何?还是没有绝对的答案。因此,有了思想,还要力学。上面所说,有了学问而没有思想则“罔”,没有用处;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学问来培养,如青少年们,天才奔放,但不力学,就像美国有些青少年一样,由吸毒而裸奔,以后还不知道玩出什么花样。所以思想没有学问去培养,则“殆”,危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7:49
首先要明白“上学”与“下学”,才能有助于你之问题的理解。
所谓“上学”与“下学”,就是“形尔上者为之道,形尔下者为之器”这两句话的缩写;也就说,修心而恢复道心的学问谓之“上学”,除此之处的诸如生产、生活之类的知识,皆是“下学”也。譬如你学钢琴成了大家,那就是“器”,也就是能用于为人民服务了;若学了一辈子而只会弹个“1、2、3”,那就不能为人民服务,那就不是“器”而是费物了。
现直译如下:
然则《论语》这本书,为什么要读它呢?原来是:能够用它来修正我们的世俗之心而明白“人我众生”皆是同胞的道理,其实也没有什么“上学”可学而只在于一丝不苟地学会诸如生产、生活之类的学问而已,只要在这此学问中以求达到像修正自心那样地立志众生平等也就行了,如此地学习久了自然也就功力达到众生平等的精神境界了,以后再能遇到个缘份而彻底大悟也就恢复道心了,这难道不正是平时致力于学习诸如生产、生活之类知识的集累吗!于是在读《论语》之书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知道了它的有用价值而更加努力了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7:50
前面说了有人 看书,轻视 “下学”(日常生活要求) 的部分,只管 “上达”(道德道理) 的部分,是不对的。不能“举其一而遗其一”那样看书。
最后两句翻译,供参考:
那么 论语 这本书,该怎么看呢?答:用清明的心,孜孜不倦地学习基础的东西,求同存异,慢慢功力足够了,则他日的成功(或真理的顿悟),无非是今日一点点的基础学习积累成的。于是读 论语 这本书,一定要整本都喜欢。(不能取一舍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7:50
‘为什么要读这本论语呢’?这个道理一定要弄明白!
说:是为了要了达心源,孜孜不倦的将基础知识打理好,是为了更容易的达成求学的目标。
基础功夫深厚了以后,将来境界上的不断提升,无非是因为今天所学基础知识的牢固。
以此之心而去学习《论语》这本书,将来必定知道所有识心达源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