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6:0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02
文学发展的动因具有多面性、终极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02
文学活动的发展是包括经济、*、道德、哲学、宗教和文学发展的制度、*、设施 等在内的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以汉赋为例,让我们看看诸种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于同一种文体样式的。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 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结构上,它 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 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 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按赋的规模,汉赋可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 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 赋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汉武帝至汉宣帝的 90 年间,也是汉帝 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雄才伟略,他上承“文景之治”,为了进一步 保卫国家和巩固政权,又北向出击匈奴,弭除了历年的边患;并用兵南方,结束了南方 一些部族纷争的局面。这样一者使*稳定,为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铺平道路,再者 有利于汉赋的向前发展。 1.政局稳定,为新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2.统治者对汉赋的 喜爱使得“擅于作赋”成为被征召,从而入仕的“通行证”之一。汉代帝王诸侯亲自参与汉 赋创作并有作品流传至今。他们对汉赋家十分优宠,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扬雄、 王褒、李尤等汉赋家只因擅长作赋就被征召,除了枚乘卒于途中,其余汉赋家应诏作赋之后 都被授予官职。而且因为汉代帝王爱好汉赋,一些大臣虽然通过察举、辟除等方式进入仕途, 但是也常常作赋、献赋,从而扩大了汉赋的社会基础。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初萌芽于 荀赋。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 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又似楚辞。因此,汉 代往往把辞赋连称,于是出现了西汉初年的所谓“*体赋”。另外,先秦文学的积淀以 及汉以前民间和贵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促进了汉赋的产生发展。 汉赋虽然兼具散文和楚辞的特点,但它自成*。从 承上启下的*体赋,到具有独立特征,繁盛的散体大赋,再到抒情言志的小赋,汉赋 一直随着经济*的变化发展,社会的兴衰演进而不断发展,完善„„ 1.“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汉建立之初,封建统治者在思 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当时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 想还比较活跃。2. 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不 同于秦王朝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严厉压制,当时的统治阶层并没有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导向 下太多的紧箍咒。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在历经磨难之后迎来了历史上的一个春天。 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和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赋 的产生于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对文学 发展活动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意识形态,如:*、道德、哲学等 以及文学自身的因素都会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