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6:0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3:37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必需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科学、艺术、宗教等。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同样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制约的。(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制约作用) 表现在(1)文学适应着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如中世纪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出现。以拉伯雷、薄伽丘和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的作家,反对神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巩固,它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暴露和突出,商品交换和金钱关系的激化,出现了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是代表,揭露黑暗现象。到了十月*,又以高尔基为首的*现实主义。
(上层建筑的文学又反作用于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作用表现在三:(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如对封建王朝*的作品,通过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达到。(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如历代被统治阶级诬为“诲盗诲淫”之作品,如《红楼》《西厢》《水浒》等。(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如五四新文学,《狂人日记》,《女神》等。
相对独立性表现有三:(1)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旧文学不会立即消亡,而会延续一段时期。如武侠小说,是在封建末期产生,其高超武艺和侠义心肠,都是那个时代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反映,虽其经济基础已消亡,但新武侠小说还不断出现,如金、古、梁等。(2)文学的发展有着自的历史继承性。即旧的经济基础消来了,但旧时代文学中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仍然会流传下来,成为欣赏对象和创新的前提。如诗歌、戏剧(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也反映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经济学批判导言)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样发展成比例的”。有两种情况:其一,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衰落。如神话。如格律诗。其二,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如十八世纪德国在经济上比之英法是落后,但当时的欧洲文学却是以德国的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时代,十九世纪的*在经济上远落后于西方,而在文学却出现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处于欧洲的领先地位。这说明文学不仅受经济基础影响,还受哲学、宗教、道德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经济因素是制约的根本原因。
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历
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它
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经济
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的内容。
文学艺术作品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关系,表达的各种观点、
倾向、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再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不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
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的
明显,有许多则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够明显或很不
明显。而且,一般地说,文学艺术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决不
是‘上层建筑’的一切部分都是直接地从经济基础中成长
起来的:艺术同经济基础只是间接地发生关系的。因此,
在讨论艺术时必须考虑到中间环级。”(《普列汉诺夫哲学
著作选集》第2卷第322页)通常认为,文学艺术同社会经
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有*、社会心理和其他社会意
识形式等因素。但是,不论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同社会经
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明显与否,也不论它们同经济基础之
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们所表现的观点,抒发
的思想情感和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深深地植根
于一定的现实生活之中,并且归根到底为一定的社会经
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其二,文学艺术的演进,归根到底
也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例如,没有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
蒙运动;我国两汉文化和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繁荣,则
是同取代了奴隶制度的封建制度的巩固分不开的。文学
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决定文学艺术演进的最终原因,不
应到*因素或诸如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
式中去寻找,而应到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变化中去寻找。正
如恩格斯所说,“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
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
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学艺
术,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作用,或称反作用。进步的文
学艺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落后的经济基
础起一定的动摇和瓦解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某种对生产
力和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巩
固;落后的乃至腐朽、反动的文学艺术,则对阻碍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落后的经济基础起维护的作用,同时
又阻碍某种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先进的经
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作为一种社会役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因此,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总是受着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两个面:一方面,从文学的内容看,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揭示的社会关系,以及再现的生活场景,都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例如,如果没有古代母权制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没有市民社会的兴起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不会出现《鲁滨逊飘流记》这样的小说。另一方面,从文学的发展看,经济基础是决定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就不会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我国两汉文化的发展繁荣,也是同封建制战胜了奴隶制分不开的。但应看到,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演变的制约和影响,往往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缓慢的。
上面连页码都有了,详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3:38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它包括了从生活到作家、从作家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读者,再由读者进行反馈的双向过程。社会生活不可能直接产生文学,必须经过作家的中介,即由作家的创造才得以实现。在这里,作家也即创作主体是文学得以产生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文本也只有通过读者的接受活动才得以成为审美对象,发挥其社会作用。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正如*所说:文学“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就不仅肯定了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又强调了创作主体即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映生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现实一经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它就不再是独立于创作主体之外的纯粹客体,而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被主体所观照,所摄取,所发现,所加工和改造,从自然形态的东西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处处打上主体的印记。文艺创作是一种主、客体融为一体的意义创造,作家笔下的现实决不仅仅是对生活现实的“复制”,而是体现了作家创作个性和审美态度的“第二自然”。如歌德说的艺术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以往的再现说基本上属于直观反映论,把作家的作用仅仅看成摹仿或镜子式的反映,把艺术看成是与现实同质的东西。而能动的反映论在肯定生活是创作源泉的前提下,强调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劳动,在这过程中,主体拥抱生活,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对象化,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与生活异质的审美容体。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它自己和它的内心生活。”丁黑格尔认为“绘画的基本原则在于内在的主体性。”至于文学.它用的则是更为观念性的语言符号作为媒介,用语言来造型、叙述和抒发感情.这样.无论在其内容上和表现方式上,都为主体性原则所深深地侵人。
一定社会的精神生产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并与物质经济生产的发展基本相适应。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部分中,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宗教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是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或说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与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文学的性质。这是说,一个社 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性质,那么,在这个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 学,就其总体而言,也将具有这种性质。不过,通常经济基础的 性质对文学性质的决定,要通过*等意识形态的传递。因此, 这种决定作用,一般是间接的。其二,经济基础的演变制约着文 学的演变。这是说,文学不仅是适应着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 的,而且要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的。不过,促进文学变化 与发展的因素有多种,经济基础是这多种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种。 通过经济基础的变化对文学变化的制约,要通过多种中介因素的转换。然而,不管怎么说,文学的性质、变化与发展,归根结蒂 是要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的。
从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文学是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它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决定;另一方面文学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学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或者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或者对经济基础起作用;或者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立和发展。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文学的变更通常并不和经济基础的变更同时发生。就是说,当经济基础发生变更时,旧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学往往不会立即消亡,而会延续一个时期,通常要借助新的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新文学与之竞争,才能促使或加速它的消亡过程。而且即便旧文学从总体上退出历史舞台了,某些旧形式还会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发挥着作用。其次,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文学,虽然都是适应着一定的社会发展或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它一经产生,就会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材料,凝聚着一定的文学惯例和传统,从而影响着后代文学的发展。就是说,旧时代文学中富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仍然会在新的社会条件里流传下来,成为欣赏的对象和创新的前提。文学的发展除了受社会生活的制约外,还受它自身内部规律的规约,即在继承中革新。在延续中发展。再次,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况:其一,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衰落。其二,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
总括起来说,从文学艺术总的发展趋势、总的历史进程看,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相平衡的,经济因素是制约文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里,两者之间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因为文学的发展还要受到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与文学自身规律的规约。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比较接近,因而对经济的作用较大较直接。在上层建筑各领域中,*是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这种影响表现在:第一,*影响着文学的性质和方向。经济基础的性质对文学性质的决定作用,通常要经过*的中介作用。就是说,先是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性质,再由*的性质决定文学的性质。同时,*还可以影响文学的方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势必会对文学的方向以有形或无形的影响,特别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时期或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这种影响尤大。第二,*影响着文学的内容与风格。文学虽不一定直接表现*的内容,但*会作为一种文化环境或社会气候影响文学关心什么、反映什么,并使文学形成反映*形势与时代精神的总体风格特征。如初、盛唐文学,因其*相对清明,往往表现出积极进取、博大乐观的风格;而中、晚唐时期,因社会动荡,*昏暗,文学则多表现人民的不满与反抗的内容,其风格转向怨怒哀伤。第三,*影响着文学的繁荣或发展。统治阶级的文化制度与*,乃至统治阶级中权威人物的艺术趣味与爱好,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文学创作,对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着或促进或阻碍作用。当然,文学也对*发生影响,但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是较为间接的,而且文学要通过特有的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才能发挥这种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3:38
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法律、道德,甚至宗教等都对经济基础有着较为直接的支持或是瓦解的作用,而文学和艺术则是在审美的轨道上,通过对人的情感、心理和思想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对基础发生作用的。
http://www.teacher.com.cn/netcourse/ttg003a/chapters/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