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到学习很入神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叫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5:0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8
专心致志,不三心二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9
(flow)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齐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2.游戏场的设计。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4.目标群组聚焦。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9
(flow)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齐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2.游戏场的设计。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4.目标群组聚焦。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我在《情商》上也看到类似的叫做涌流。(大概是翻译的问题吧)】
“涌流现象”是一种专注或沉浸其中的心理状态,很早就被人们在宗教、冥想、瑜伽、艺术、体育等活动中发现。“涌流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英文发音为 cheeks sent me high)在其研究的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幸福课的流行而逐渐受到关注。
契克森米哈认为:人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真正体会到长久的快乐,这与技能和挑战的匹配程度有关。涌流就是一种类似思如泉涌的感觉,人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参与在某项活动中,此时自我意识消失、时光飞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必然会一步接着一步,就像爵士乐演奏一样,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且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1、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
2、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行动自然得到矫正。
3、在挑战和技巧之间有一种平衡。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力相对于挑战弱,我们会沮丧和焦虑;如果潜能大大高于表现机会,我们会乏味。恰好处在乏味和焦虑二者之中,才能真正的愉悦。
4、行动和意识相融合。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行动上。由于挑战和技巧相匹配,因而要求一门心思。由于目标很明确,又能不断得到反馈,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5、摒除杂念。由于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中导致压抑和焦虑的害怕。
6、根本不担心失败。集中心思工作,根本想不到失败。内在的原因是:涌流状态下,我们很清楚该干什么,而我们的技巧又正好足以迎接挑战。
7、自我意识消失。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负担。涌流中,我们太专注于所作的事,根本没有心思来关心自我。但当一个阶段的涌流状态过去之后,我们一般会以一种更强烈的自我概念出现,知道已超越了自我,甚至会觉得自己摆脱了自我的界限,至少暂时地成为了一个更大实体的一部分。(这种状态很多人都应该体验过)自我通过遗忘自我的行动得到了扩展。
8、时间感被扭曲。一般会忘掉时间。
9、行动具有自身的目的。一旦上述情况出现,我们就开始享受由此产生的这种体验。我们的行动变成一种autotelic,希腊词,意思是本身具有目的:从事活动的理由在于能感觉到由这些活动提供的体验。
契克森米哈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涌流(Flow)
觉醒(Arousal)
掌控(Control)
放松(Relaxation)
焦虑(Anxiety)
烦恼(Worry)
冷漠(Apathy)
厌倦(Boredom)
上图(厄图这里没有,可以去百度百科”涌流理论“里看)中坐标轴一是人们在某一刻所面临的挑战的难度,另一个是那一刻人们的技能熟练程度。图表中的中线代表平均值,那是平均挑战难度以及技能熟练程度。这个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同样,在中间的地方会有一个固定的点,假如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固定的点在哪里,我们就能大致预测出你何时会走进“涌流”的状态。那就是挑战大于平均值、技能熟练程度也大于平均值的状态。
你做的事情也许和其他人做的很不一样,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涌流通常都是在你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候才出现的。比如弹钢琴、跟好友在一起、甚或是工作。相比之下,其他的区域则变得相对更加消极。“觉醒”还是好的,因为你在那一点上还是有较大的挑战。尽管你的技能熟悉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涌流”。(技术)只要增强一下技能就行了。觉醒是大多数人学习的地方,他们在那样的区域就*走出舒适圈,学会更高级的技能,走进“涌流”。
“控制”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因为你能感到舒服,虽然不是很激动,挑战也不是很强烈。假如要从那里走进“涌流”,就要增强挑战的程度。这两者是理想化的、相互补充的区域。从这些地方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涌流”。而挑战与技能的其他搭配,则会显得越来越消极。“放松”是好的,因为你还能感到舒适。但“厌倦”就会产生反作用了,而“冷漠”则会带来非常消极的后果。因为你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干出什么实际的事情,你没有在使用好你的技能也没有什么挑战。遗憾的是,很多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冷漠。而导致这种情绪的元凶,就是看电视,其次则是蹲茅厕。虽然有时候看电视,也有7%-8%的时间是处于“流动”,但那是在你挑选了一个你真正喜欢的频道的时候,你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
因此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如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处于“涌流”的状态?这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